一个新生命“株洲产教联合体”正向你走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顶层设计】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具体内容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其中“两翼”是指: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

    今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株洲市产教联合体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株洲样板】

    12月5日,株洲制造名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内掌声雷动,在多方共同见证下,株洲市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

    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以视频的方式对株洲市产教联合体的成立表示祝贺,称赞株洲市同时入选国家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充分彰显了株洲市作为制造名城的雄厚实力。

    当天,市产教联合体及产教融合联盟(中心)成员单位签约。株洲高新区、中车株机、湖南铁道职院分别作交流发言。

    入选国家首批,株洲凭什么?

    产教联合体是以一种新的机制推进产教融合,体现的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定位。

    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且为湖南唯一,株洲凭什么?

    记者为你一一道来。其实,翻看制造名城的历史,不难发现,推进产教联合体建设,株洲有良好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教”的资源丰厚。从1905年熊希龄、文俊铎等先辈创设湖南瓷业学堂,到331厂技校、铁路机械学校、化工学校等产业学校,再到形成以职教城为代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株洲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118年的历程。

    如今的湖南(株洲)职教科创城,拥有职业院校9所、在校生超过11万人、教师4500余名,每年为社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0万余人次,输送毕业生3万余名。

    其次是“产”的基础扎实。株洲是新中国“一五”“二五”时期全国布局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诞生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340多个“第一”。近年来,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培育制造名城,我市全力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国省产业集群达到8个,总量稳居全省第一。

    最后是“融”的态势良好。近年来,我市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精准融合、高效融合,组建11个职教集团,建成5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培育85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成立91个“双师”工作室、3个院士工作站。

    “职业教育一边连着教育,一边连着产业,其使命必然肩负着教育强国、制造强国建设。”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眼里,国务院总理李强上任伊始,出京调研第一站就在株洲调研先进制造业,强调“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根本靠创新、靠人才”。因此,株洲承担着为全国立标杆、作示范的重任,要依托基础优势,发挥好先行先试、支撑引领作用,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株洲经验”、贡献“株洲方案”。

    “从1到N”,“株洲样板”会是什么样子?

    教育部公布名单以来,我市推进株洲市产教联合体成立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该从哪些地方发力?

    昨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安浩就相关情况,向记者进行了详细解读。

    目前,我市已建立“一方案、一专班、一理事会”工作机制,强化政策资源保障。“一方案”指的是出台《株洲市产教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一专班”指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分管市领导为副主任,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一理事会”指由市职教园管理办牵头,以各大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以及高职院校为成员成立理事会,加强政策资源统筹,让各方在深化产教融合中都能获益,推动产教融合持续向纵深发展。

    明确“一规划、二机制、三平台、四工程”重点任务,实行实体化运作。制定资源汇聚发展规划,建立实体运作运行机制、探索以“混”促改办学机制,优化供需信息互通平台、搭建技术创新协同平台、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实施职业院校关键能力提升工程、产业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工程、企业员工学历技能提升工程和职业教育“随企出海”工程,力争在“十四五”末,基本形成人才供需匹配紧密、各方资源要素集聚、服务发展能力强劲的株洲职业教育新生态。

    按照“四联盟、两中心”建设路径,放大产教联合效应。对接株洲“3+3+2”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推动政府、企业、院校达成共识,重点建设株洲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联盟、航空航天装备行业产教融合联盟、北斗规模应用行业产教融合联盟、新材料行业产教融合联盟等“四个联盟”和打造产学研高端发展的科教融汇中心、建好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两个中心”。通过加强协作科研、协同攻关,推动更多“从0到1”突破和“从1到N”应用。

    根据《建设实施方案》,株洲市产教联合体将于2023年8月至2026年2月,分三个阶段来实施建设。

    未来,我市将以株洲产教联合体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致力于在全省率先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株洲样板”。

    走在互促共融的路上,联合效应会如何释放?

    与以往的产教融合不同,建设产教联合体更加注重推动高校与企业贴紧靠实、捆绑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市产教联合体以株洲高新区为依托园区,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院校。三家单位相关负责人分别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

    “当好产业发展‘助推器’、当好协同育才‘黏合剂’、当好科技创新‘主阵地’。”株洲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智勇表示,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着力,推动以教促产、以产促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赋能高质量发展。

    “通过共同努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实现从‘点题’到‘破题’再到‘答题’的飞跃。”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熊锐华表示,中车株机将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携手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助推企业产业技术升级,实现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双赢。

    “全力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形成新生态,努力为株洲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湖南铁道职院党委书记方小斌则表示,株洲市产教联合体的成立为“园、企、校”资源要素聚合提供了最佳平台。

    多年来,学校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专业群全面对接株洲产业链,有效服务株洲龙头企业人才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与中车株机共建刘友梅院士驻校工作站,共建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联合成立科研创新团队1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轨道交通配套产品年产值达1.5亿元。

    目前,该校已出台《学校服务株洲市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十项行动》,牵头株洲市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十大行动计划。

    产教融合示范,如何做到可复制、可推广?

    市产教联合体成立,不仅是加挂一块牌子,关键是要看“真融”“真合”的程度。国家和省级相关专家也现场开出良方。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提出,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引导,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地方供给的适应性;要以科创为基础,以服务为亮点,加深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入性;要以协同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的可持续性。

    他希望株洲市域产教联合体面向全国、服务产业、奋勇争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示范道路,打造适应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株洲模式,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为“一带一路”服务创设中国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株洲市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百强城市,现代产业基础扎实,职业教育资源丰厚,产教融合态势良好。”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表示,加快株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要抓住根本,把握重点,找到关键。

    根本在“市域”。要通过机制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更加紧密地融合,促进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紧密对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资源和发展空间,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重点在“产教”。要注重以教促产、产学合作,统筹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形成内外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打造与市域产业链高度契合的人才链。

    关键在“联合”。要加强协同创新,强化平台思维,集聚联合体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将园区产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职业教育发展资源,以高水平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产业园区建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