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最小单元” 迸发“最大能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荷塘区是株洲工业老城区,基层社会治理压力较大。2021年,荷塘区提出了“争当基层治理先行区”的目标,通过两年的积极探索,聚焦党建引领、赋能减负和社会协同,将居民小区、楼栋作为基层治理的着力点,以“微网格、微项目、微服务”实现微治理大融合,将治理成本压降至最低范围,切实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抓好“领头雁”

    小单元汇聚大力量

    如何把基层治理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就是找到人、找对人,选优配强基层治理的队伍,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基层和群众。

    周理是派驻汽齿小区工作队的一员,是小区第一书记。进驻小区后,工作队在给小区做好基础改造的同时,还加上了株齿历史元素,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从2021年开始,荷塘区分三批次选派735名干部,主要扎根无物业管理小区、自治小区、厂矿企业小区等治理难的小区,帮助这些小区重新走上小区治理的正轨。

    铁四院小区是一个职工住宅区,社会化移交后小区管理存在许多遗留问题。2020年5月,70多岁的周友贵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领衔成立了“老书记工作室”。他随身带着笔记本,上面全是学习内容和怎样更好服务居民的方法。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站出来,参与小区管理,实现小区事务从“无人管”到 “自己管”的转变。如今,“有事找老书记”成了小区居民的口头禅。

    荷塘区从构建“1+6”组织体系破题,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自治全过程,以设立小区党支部为引领,融合小区业主委员会(自治委员会)、村(居)民代表(楼栋长)、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驻小区部门工作队构成“六方力量”,解决了基层治理“人”的问题。

    目前,荷塘区244个居民小区均已成立党支部,推选7045名村(居)民代表,选举产生4670名楼栋长,培育区级社会组织18家、社区社会组织73家,成立志愿者队伍239支1.3万余人,区直机关、政法干警、城管队员等746名干部任驻小区(村),基本实现“小区事小区治”。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基层治理的成效。截至今年11月,荷塘区办理市长热线(信箱)交办件较去年下降约10%,化解信访积案63件。

    走出“资金依赖症”

    小投入也能办大事

    基层治理需要钱,但不能把资金、人力投入作为治理的唯一支撑,而应更多挖掘内生动力,更好激活现有资源,更高提升服务效能。在资金方面,荷塘区探索了一条政府的钱作引导、市场的钱作培育、居民的钱作维护的资金使用机制,这样既节约了基层治理的成本,又激发了居民自治的力量,真正实现“群众事群众议”。

    荷塘区桂花街道湘华41栋,存在30多年了,去年探索了社会力量出资、党支部出智、社区社工出力、人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基金”新模式后,赵家冲社区筹集17000元,阳光里社区筹集15000元,最终街道几个老旧小区,原本老旧灰暗、光秃秃的墙“穿”上了“新衣”。除此之外,荷塘区还联系多个基金会,共筹集资金物资430余万元,累计撬动资金1000余万元,让这些社会资金为基层治理所用,有效降低了基层治理的成本。

    在汇宇芳庭小区,小区志愿者负责小区一些维修。在小区自治业委会的领导下,小区开辟健身室、娱乐活动室等,物业费从1.5元/平方米降低到1元/平方米,实现从烂尾楼到居民自治幸福小区的逆袭。在茨菇塘街道,居民用他们“自己拿得出来的方式”筹工筹劳800多小时、筹资筹物15万余元,小区停车难、飞线整治难、楼栋清扫难、物业收费难等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通过完善自治体系,充分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了社会事务管理降本增效,有效缓解了财力紧张、人手不足等现实问题。去年,荷塘区7个街道(镇)全年支出较上年下降20%。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