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发展 “链”出硬核实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编者按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12个城市为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因发展基础好、集群化特征明显、行业影响力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的试点城市。

    株洲轨道交通这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有何亮点和特色?株洲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等“六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流产业生态、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和启示?株洲日报推出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共链发展一线报告,以期找到答案。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任远 高晓燕

    11月26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南京铺镇车辆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CR200J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自香格里拉站首发开往昆明。

    这列动车组的车头有上万个零部件,其中80%来自株洲相关配套企业。

    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电机3家主机公司为龙头,400余家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以大带小、上下协同”的独特现象,一个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故事由此展开。

    龙头企业引领

    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1月22日,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地铁列车,跑出了土耳其地铁最高运营速度。该车采用4节编组,最大载客量1100人,最高运营时速120公里,一期共有10列(40辆)车。

    5个月后,二期本地化制造项目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开工。15列(60辆)车拥有更高智能化水平,并由自动驾驶技术升级为无人驾驶技术,能实现“自己跑、自己回、自己检、自己修”。

    从产品输出到合资建厂,如今,有超过400辆株洲造的轻轨和地铁列车奔跑在土耳其,来自中国的产品、技术、服务和交付效率获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

    产品向高端延伸,市场向广度扩张,业务模式朝着全系统、全生命周期不断掘进。株洲3大主机企业深入推进新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株洲制造魅力闪耀全球。

    在龙头企业的“领飞”下,一批链上企业“伴飞”,冲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2年,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工程“系统+”项目首列车下线。该项目涉及投融资、车辆新造、既有车辆通信信号系统、线路及机电系统全面现代化升级改造、全系统维保等众多内容。这些内容被“打包”给中车集团后,再以“分包”的形式分配给相关配套企业。

    “在这种模式下,中小配套企业有机会能摘到更高处的‘桃子’,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宽。”一家配套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马来西亚古晋市,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正进行新一轮路况测试。自2017年面世以来,智轨已从株洲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海外。作为其线束供应商,2015年成立的众连线束与智轨同向而行,迅速壮大,如今公司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

    “以智轨为引领,100余家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了新的智轨供应链生态圈。”湖南中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谢军说。

    中小企业增容

    海外征战底气更足

    深度“嵌合”的产业生态环境,为工业品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沃土”。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迅速成长,株洲企业资源池持续增容。

    2017年开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上,其车内高压真空断路器来自株洲庆云轨道牵引装备有限公司。

    该公司总经理汤志强介绍,在破除高速动车技术国际垄断的指令下,公司研制出了一套动车用真空断路器,“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直接替代了原本需要进口的日本产品。”

    许多企业从龙头企业中“裂变”而出,开启了更广阔的征程。

    2月,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与众多国际巨头“同台竞技”,一举拿下阿尔斯通X’Trapolis平台市域列车一系簧订单。

    脱胎于中车时代新材轨道交通事业部的时代瑞唯,虽含着“金钥匙”出生,但从未选择“躺平”。公司坚持创新发展,先后研发出全球首个高速动车组用复合材料一系悬挂系统、液体橡胶复合节点系列产品,并攻克“卡脖子”技术——高压电缆连接器。

    联诚集团相继攻克活塞杆拉伤、减振器密封、橡胶关节开裂等难题,使中车研制的减振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联诚集团也从一家人员包袱重、劳动生产率低的传统企业,变身为实力雄厚的轨道交通专业化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

    在株洲,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与链主企业业务联动、市场共享、携手共进,共同构成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在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有53家骨干企业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受益于中小企业的“反哺”,主机企业海外征战底气更足、能力更强。

    政府积极发力 促进“链”式发展

    “链”式发展,离不开市场内生动力,也离不开政府主动作为。

    4月举行的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2023年第一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链长曹慧泉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绘出路线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汇聚合力,坚定不移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为推动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曹慧泉先后召开产业链推进会、现场调度会20多次,帮助中车株机、中车株所等链上企业解决交通阻塞、环境改善、项目推进等问题。

    不仅如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带队与中国中车、华为公司、三一集团、福德电子等企业洽谈合作,赴重庆、四川和武汉等地为中车开拓市场、争取订单。

    依托“链”式思维,株洲高位推动产业链建设机制。“市总链办、市直链办、县市区链办三方联动,链办、产业协会、产业链联合党委、集群促进组织四方协同,统筹推进产业招商、企业培育、项目建设、活动开展等重点工作。”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组合拳”下,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配套率逐年提升。

    “链”式发展没有休止符。让产业集群规模更大,协作更紧密,效率更高是今后久久为功的目标。

    如今,株洲深入开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强链延链“春蕾行动”,选聘中车株机、中车株所等10家链主企业董事长为“招商顾问”。

    前不久在株洲落户的株洲中兴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可为城轨、高铁等轨道列车提供车窗等透明材料。该项目的成功引进,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成骏密切相关。作为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招商顾问”,傅成骏紧盯产业链补链延链需求,形成7家招商目标企业库,成功推动2家企业落子株洲。

    未来,株洲将充分发挥“整机+核心部件与系统+基础零部件配套”竞争优势,力争到2025年,集群规模稳步迈进2000亿元,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核心部件、器件、软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成为市场“领导者”。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