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明 通讯员/崔林) 蓝天保卫战,株洲传捷报。12月6日,记者从株洲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12月5日,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已有305天达标,提前达成年度目标。
在大气污染防治爬坡过坎,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毫厘均为不易的当下,株洲得以提前“交卷”,背后是全市为更多“株洲蓝”而奋斗的强大支撑。
把好源头治理“方向盘”
12月6日,初冬的暖阳洒进办公室,尽管已经提前迈过305个达标天的门槛,但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易国华仍不敢有丝毫放松。
打开电脑,查看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时数据,了解全省空气质量发展形势,在各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群发出当日源头管控建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蓝天保卫战,只有进行时。
污染防治,重在控源。
把好源头治理的“方向盘”,我市紧盯“重点因子、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狠抓“控排、控尘、控车、控烧、控煤”工作机制落实,在工业企业废气监管、落实错峰生产机制、油品储运销污染防治、汽修行业喷涂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餐饮油烟整治等11个领域接续攻坚。
看控排,今年启动大气污染防治项目42个,实施并推进全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34个,工业窑炉治理项目8个,提前3个月完成全省“夏季攻势”涉气任务;
看控车,查处超标排放机动车违法上路行驶行为2539台次,淘汰老旧车辆71台,7089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尾气检测并编码登记;
看控尘,专项制定道路降尘方案,提升主次干道每日雾炮洒水次数,督促各工地严格落实“8个100%”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累计下达违规建筑工地整改通知书177份,渣土污染案件行政处罚23起,查处渣土车辆760余辆;
……
从春雷行动、夏季攻势,再到秋季百日攻坚和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源头管控,成在坚持。
至12月5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绝对值和改善率,分别排名全省第八位和第一位,PM2.5均值和臭氧浓度改善率,分别排名全省第三位和第四位。
立好精细管控“风向标”
蓝天保卫战要紧盯源头、综合施策,更要关注过程、科学治污和精细管控。
科学治污得有科学手段——全省首个“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平台,管住重点排污单位,让其污染设施不敢停转;城区各主要路口的机动车为其遥感监测装置,让拖着“黑尾巴”的高污染排放车辆不能进城;建筑工地扬尘实时监测系统、智慧渣土监管平台,让施工扬尘尘埃落地……
手段变科学,制度也在更完善。
关注大气污染防治全过程,我市建立起了“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通报、季考核讲评”的制度,及时发现、交办、整改、督办、通报、上报问题,形成问题处置闭环。
“大气污染问题,必须早发现、早解决,一旦影响形成之后,就会非常被动。”易国华介绍,巡查的目的,就是查找日常工作中的疏漏,发现问题,并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每日巡查所掌握的情况,还会成为每周调度的决策依据。
精细管控的另一方面,是因时施策,重点针对。
每年夏季,因为日照强烈,臭氧浓度超标拉低全市空气质量。今年通过提前预判、提前部署,重点针对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上措施、促治理,今年臭氧浓度均值较去年同期下降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