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老小区改造后一角。 记者/徐滔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徐滔 通讯员/李艳艳
十年磨一剑,“老区”焕新颜。始于2014年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让大批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更让居民幸福感实现了质的提升。
用二中老小区居民话说,就是“幸福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在晚饭后在小区散步,人人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1
软硬双提质
幸福老小区
11月29日11:30,天元区二中老小区。
崭新的沥青路面,绿茵茵的大片草地,整齐的白线车位,一尘不染的全新电梯玻璃幕墙,新建的休憩亭台。太阳底下,几个悠闲的老人正晒着太阳。
此情此景,很难让人相信,这里竟然曾是株洲的一个老旧小区。
谈起老小区改造,原本平静的居民刘桂球突然激动起来。
“以前根本不愿下楼,小区就是垃圾场,狗屎遍地,苍蝇乱飞,杂草丛生,出门就生闷气。”
刘桂球是二中的退休教师,78岁,住二中老小区8栋3楼。随着年龄增大,上下楼成为一大难题。小区改造安装了全新的电梯,解决了他和小区老人们的一个最大难题。
而在荷塘区的茨菇塘街道公交小区内,彩色地砖取得了原来坑坑洼洼的破旧水泥地,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统一的晾晒架,整齐而规划立在小区的公共区位,居民再也没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烦恼。
市住建局城市更新科负责人介绍,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已推行多年,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独有的亮点。
老旧小区改造与建设海绵城市结合。改造中,全面普及雨污分流和海绵化改造,这在很多地市难以做到或没有想到。
新加电梯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力争应装尽装。不少老旧小区做到了100%加梯。
建立党建引领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例如,每年派驻年轻干部进社区,其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协助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动力党建活力家园建设”和红色物业创建,举办“幸福邻里节”。
在老旧小区改造面貌焕然一新的基础上打造活力街区、活力街巷。如芦淞区文艺巷近期的火爆出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在老旧小区的围墙绘就文化墙,展示小区文化底蕴。
贯穿完整社区理念,打造老旧小区15分钟步行生活圈。
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片区更新相结合。例如田心片区、棉纺厂生活区。
“特别是株洲的基层党建引领+老旧小区,让原本涣散的老旧小区居民凝成了一股绳,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火车头。”该负责人说。
2
艰难改造路
广厦千万间
老旧小区,一般指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适度情况下,也可将2005年前建成的房屋纳入范围。
据统计,我市1970年-1980年建成的住宅为1.22万套,1980年-1990年为5.44万套,1990年-2000年为10.17万套。2000年-2010年为11.64万套。20多万套老房子,近50%为80平方米以下。
我市老旧小区改造起步早。2014年,我市就启动了这一民生工程。当时的主要内容为“穿衣戴帽”,拆除沿街防护栏等。2017年,市委市政府制定《株洲市旧城提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40家驻株央企省全部签订“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协议,对139个职工家属区、7.73万户住房实施了维修改造;中心城区棚户区拆除新建37689户;拆除控违352万平方米,拉通提质小街小巷120条;“厕所革命”新建驿站201座、改造200座。全市2019-2020年完成老旧居民家庭餐厨油烟净化治理5万户。
2019年,启动中央财政部分补助老旧小区改造。2019年至今,中心城区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8个,20231户,1856栋。2023年申报改造项目100个、10796户,352栋。全市共累计加装电梯569台,目前在建约126台,惠及130个小区,3000户居民。
3
六大拦路虎
五招化无形
回想老旧小区改造之路,市住建局城市更新科负责人感慨“艰难险阻,麻纱万千”。
老旧小区改造,第一难是基础设施问题多,风险隐患大。老旧小区房龄普遍已超20年。根据调研统计,45%的住宅存在房屋漏水、地基开裂、外墙脱落等问题。停车难、下水道堵塞、供水不稳定等各种“短板”凸显。二难改造投入不足,与群众期待有差距。甚至出现“边改边乱”“前改后乱”情形。三难人心难齐。老旧小区住户结构复杂,有原住户、新业主、外来租户等不同类型,对居住品质要求不一,很难形成一致意见。四难物业覆盖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低廉的物业费导致了物业只能提供基本的保洁和保安服务。五难治理力量不够强,自我管理难度大。据抽样调查统计,老旧小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近46%,治理力量难以维系。六难体制机制不顺畅,资源难下沉。小区治理涉及众多部门,职责不清、联动困难。
针对这些难题,我市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一是变“无序”为“有序”,着力建强小区党支部,引导党员在老旧小区治理中作模范、当先锋。二是变“个体”为“整体”,着力提升物业覆盖率,探索新的物业管理之路。三是变“整治”为“自治”,着力建强业主自治组织。四是变“独唱”为“合唱”,探索健全城市更新多元投融资机制,创新市场化投融资模式。五是变“输血”为“造血”,着力盘活小区治理资源。对机关事业单位闲置办公用房、场地等进行全面清理,探索采取“产权不变、共享使用、收益分成”的方式,增强老旧小区“造血”功能。
经过10年持续不断的改造,我市老旧小区焕发新颜,大批小区形成合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