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修整硬化山塘。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通讯员/郭晓 刘思
粮安天下,水利先行。11月27日下午3时,在渌口区古岳峰镇赵山村柿竹组的柿竹塘边,工人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抢抓晴好天气修整硬化山塘,一派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场景。
赵山村党支部书记龙建强,不时与工作人员沟通施工细节,“这口塘是骨干塘,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现在已经老化,渗漏严重,蓄水能力差。去年降水少,古岳峰遭遇罕见的夏秋冬接连干旱,塘干得跟乌龟壳子一样,影响了农田灌溉。”
今年,村里召开会议,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自筹资金修缮水塘。“施工人员每天7点半就开始工作,抢抓时间节点,现在已经完成总进度的一半,预计29号就能完工。”龙建强说。
位于荷叶组的樟树塘,由于年久失修,排水不畅,水塘的底部累积了两三米深的淤泥,坝体不仅变软变单薄,蓄水深度也变浅了,从水盆变成了碟子。现场,只见一台挖机在塘底缓慢腾挪,一斗斗淤泥被清理出来,堆放到指定区域。
“从塘里清出的淤泥,我们打算放到田里,肥沃土壤,用于种菜。之后对樟树塘实施除险加固工程,进行水泥被覆。”龙建强指了指紧挨着樟树塘的胡茜塘,只见水塘蓄了五六米深水,冬日暖阳下,白鹅戏水,波光粼粼,“这口塘前年经过除险加固,已解决渗漏问题,相信樟树塘经过修整,很快也会迎来新生。”龙建强语气中充满期待。
白壁村由3个村合并而来,是古岳峰镇最大的村,也是去年干旱最严重的村。针对大旱中暴露出的水利设施老化、山塘淤塞、渠沟灌排不畅等问题,入冬以来,该村早早启动山塘除险加固工程。
该村的老塘面积有10来亩,可以灌溉200多亩农田,因年久失修,挨着村道一侧的坡出现垮塌,还存在漏洞渗水。在现场,工作人员驾驶挖掘机将垮塌部分的泥土重新抹平,再用砖石填补空隙、压紧,“今年我们村计划修缮10口山塘,目前已有7口塘完工,将为农业用水和抗旱夯实基础。”白壁村党总支书记唐海斌介绍。
据悉,今年古岳峰镇计划实施包括山塘清淤、山塘被覆、渠道整修、山塘加固等在内的水利项目68处,一口口山塘、一条条渠道将有效解决蓄水能力不足、灌溉渠道不畅等问题,将为粮食生产积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