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跻身八大菜系 少不了一位茶陵籍“食神”助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温琳

    湘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味以香、酸、辣为主,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这二十多年来,它在全国开枝散叶,形成了独特的湘菜现象。

    湘菜的传承与发展,少不了组庵家菜的功劳,组庵家菜也被誉为湘菜王冠上的明珠。如今,不少地方将其错写为“祖庵家菜”,实则是以讹传讹的误读。说起组庵家菜,就不得不提民国“食神”茶陵人谭延闿(字组庵),组庵家菜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清末民初的时候,高门大户都有自己的私家厨师,由于宴请之风盛行,各家攀比之风也愈演愈烈,谁家的厨子手艺高、菜品好是关乎脸面的大事。而在民国时期有四种宴席被誉为“四大天王宴”,分别是北京谭篆青的“谭家菜”、成都黄敬临的“姑姑筵”、广州江孔殷的“太史蛇宴”,以及谭延闿家里的组庵家菜。

    谭延闿出生于茶陵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曾任两广总督的谭钟麟,谭延闿自小也是聪颖之人,22岁考中举人,24岁考中会元,他是湖南时隔二百年后唯一一个会元,也是科举史上最后一个会元。

    考中会元后,谭延闿一度出任翰林院,辛亥革命后三次担任湖南督军,成为民国初期湖南的实权人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他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元老人物,一度担任行政院长等职位。

    谭延闿好吃、会吃、讲究吃,他对饮食的痴迷程度,达到了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程度。痴迷到什么程度呢?谭延闿的父亲给他留下的殷实家底,都被他吃了个干干净净,以至于他去世后,他儿子发现已经养不起家里那批家厨,无奈之下只得遣散,这也给后来湘菜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契机。

    尽管平时政务繁忙,谭延闿没事就喜欢下厨房研究美食,当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他觉得自家厨师刀功不行,准备亲自操刀示范,可他刀功更不行,切伤左手后又切伤右手,以至于写公函的时候只能忍痛勉强写,让民国另一位书法家胡汉民看了他的公函后,误以为内有玄机。

    每成功研发一道新菜后,谭延闿总会邀请好友前来品尝,并请他们给菜挑毛病,然后督促厨子对菜品进行优化,直到趋于完美才会罢休。

    由于谭延闿在美食上声名远播,谭家每次放出聘请厨师的消息,都会让湖南各地名厨打破头,不为别的,只为有机会听到谭延闿对自己厨艺的评价,如火候到否、刀功如何、调料使用有何微小差错等等,只要听上一年半载,厨艺必大有进步,一辈子受用不尽。

    谭府有两个知名家厨。

    其一为谭奚庭,他本是扬州盐商的家厨,做得一手好淮扬菜,盐商过世后,谭延闿花重金聘谭奚庭为厨师,谭奚庭将淮扬菜和湘菜结合,创作了不少菜肴。离开谭家后,谭奚庭在长沙开了名为玉楼东的酒楼,主打的麻辣子鸡、汤泡肚等至今依旧是湘菜代表。

    后一个更知名,名唤曹荩臣,长沙东乡人,因为排行第四,人称“曹四”。他原本是湖南布政使庄赓良的家厨。庄赓良去世后,曹荩臣在杭州自营饭店,1922年谭延闿第三次督湘失败后闲居上海,品尝到曹荩臣的菜后将其带回自己家中。在谭延闿的指点下,曹荩臣的手艺更进一步。凡被谭延闿宴请过的客人皆称:“曹厨的菜,五蕴七香,其味醰醰,令人向往。”

    因为谭延闿喜欢品菜,所以他家的菜品也特别精,后来就以他的字组庵,命名这个菜肴,组庵家菜,就是这么来的。

    1930年,谭延闿因脑溢血发作去世,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葬其于南京中山陵旁。曹荩臣也亲手写了一副挽联“静庭退食忆当年,公子来时,我亦同尝甘苦味;治国烹鲜非两事,先生去矣,谁识调和鼎鼐心。”来表达自己和谭延闿在烹饪上的相得。

    后来,曹荩臣回到长沙,在长沙坡子街开了“健乐园”湘菜馆,由此,组庵家菜逐渐开始与民间菜相结合,并慢慢演进成为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湘菜。曹荩臣开湘菜馆时收了一位叫彭长贵的徒弟,他发明的左宗棠鸡,其实很多湖南人都不知道,但墙内开花墙外香,这道菜风靡全美,而他本人也去了美国开餐厅,将湘菜传播到全世界,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