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11月23日,醴陵市枫林镇枫林市村。
冬日午后,阳光耀眼,但空气里透出了冷冽。“80后”黄坚披上工作服,穿上长套靴,来到地里带着务工的村民采摘红菜苔。
这是黄坚返乡创业的第4年。从株洲市区到镇上再到村里,从“老板”到“菜农”,他尝遍了“新农人”返乡创业的酸甜苦辣,也有了全新的梦想。
●“老板”回乡“种菜”
返乡创业之前,黄坚一直在外闯荡。
2013年,黄坚在株洲市区开餐馆。3年后,他回到镇上开起了服装专卖店。到2019年,由于爱人怀孕,他又逐步把重心转到了家庭。
当时村里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村书记”劝说黄坚,希望他运用在外经商多年的经验返乡创业,带动村上的贫困户务工增收。
黄坚很快就心动了。“不仅能更好地照顾家里,还能帮到村里的贫困户,我觉得这事做起来有成就感。”他说。
综合考虑一番,黄坚决定种蔬菜。他有个好友之前在邻村种白玉丝瓜,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可以给他提供指导。他做过餐饮,对于找销路也有帮助。
说干就干。2019年,黄坚与几个朋友合伙创办了绿林盟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初规模并不大,春天种提前一个月就能采摘的白玉丝瓜,秋冬季节则种植红菜苔等。
以前在外面当老板,现在回来种菜,他吃不吃得消?原本,乡亲们都有点看稀奇的意思,但慢慢地,他们对黄坚刮目相看。
平整土地、搭蔬菜大棚等,黄坚每天守在地里,经常是大家吃了晚饭出来散步了,他还在地里忙活。为了学种菜,他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农,还时不时地跑村里的农家书屋翻阅相关书籍,给自己“补课”。
白玉丝瓜上市的时候,通常要每天上午11点之前采收完。黄坚总会凌晨5点多就赶到地里,和请来的村民一起干活。一二十个村民采摘好丝瓜并挑到大路上,黄坚和家人则负责打包装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种出第一批菜后,黄坚把菜运到长沙的批发市场一卖,扣除成本,还稍微赚了一点。这增强了他种菜的信心,“只要肯干肯学,也找得到市场销路,看来做农民还是不亏的。”
●种菜有曲折也有温暖
返乡创业,有艰难曲折。
做农业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2022年春节,一场大雪就给黄坚泼了一盆冷水。
那是农历正月,大雪纷纷扬扬落下,在黄坚的蔬菜大棚上越积越厚。他赶紧请人拿上长扫帚,清扫大棚上的积雪,但还是被雪压垮了4个大棚。从整地到搭棚等环节,他一下损失了十余万元。
滞销也令人发愁。为了不让地闲着,黄坚会在种菜间隙种苹果瓜。受市场影响,今年8月底,他种的500多公斤苹果瓜滞销。得知他的困境,市派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扬,联系后盾单位市工信局,为他解决了销路。
技术同样是个问题。今年以来,黄坚流转了更多土地,种植规模扩大到约5.3公顷。除了种白玉丝瓜、红菜苔等,他还种植了大豆、豆角等。由于不擅长田间管理,病虫害和细菌病“侵入”大棚,大豆生长受影响,红菜苔也出现了烂根、烂蔸等情况。
得知黄坚的情况,杨扬又将他的案例搜集上报,并成功将绿林盟合作社纳入全市乡村振兴科技专家团巡回指导的走访点之一。省市级蔬菜种植专家到黄坚的大棚里一看,给出了相关建议。
“专家们告诉我买什么药来防虫,也建议我用传统的撒石灰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黄坚说,按照专家的意见采取措施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明显下降。产量的损失从原来的三四成,降到了现在的两成左右。
黄坚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他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之一,切身感受到了各种政策的帮扶与温暖。
●比种菜更大的梦想
回首创业之路,黄坚当初的一些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随着绿林盟合作社的扩大,它能吸纳务工的村民也在增多,其中不乏脱贫户。黄坚粗略估算,目前村上有8户脱贫户长期在合作社务工,“勤快一些的脱贫户,每年能通过在合作社做事增收1.8万元左右。”
为了吸纳更多的村民务工,带动大家奔向致富路,黄坚这两年也在思考如何做大做强合作社,在强村富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黄坚看来,要想经营好合作社,第一还是要不断掌握新技术,“因为只有掌握技术,才能做到保质保量、增产增收。”第二要多跑市场掌握行情,“不能盲目地种菜,而要及时调整自己种植的蔬菜品种和规模。”
把合作社的发展与村里乡村振兴的蓝图深入融合,是黄坚更长远的规划。
枫林市村交通位置便利,离长株潭三城的距离都在一小时车程左右。近年来,村里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扶持相关产业壮大,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黄坚计划走农旅融合的道路,把每块菜地规划得更漂亮,为村里打造一个网红打卡点。“以人气聚财气,用风景换‘钱’景,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这是我的梦想。”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