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批国家药品集采“团购”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多款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加上报销后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近年来,我国医保改革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聚焦深化医改2023年下半年,如何持续扭转药价虚高乱象,如何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突破口,让老百姓享受更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
医保改革持续“开良方”为药价“降虚火”
近年来,国家组织集采9批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连同地方联盟采购,累计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约5000亿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将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450个。
作为2023年医保工作热点,新一轮的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在7月1日正式启动。
“目前共计388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包括224个目录外药品、164个目录内药品。”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预计新版目录调整结果将于2023年12月初公布,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
医保目录调整只是第一步,老百姓能及时买到药才是关键。接下来,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抓好新版药品目录落地工作,强化监测调度,优化“双通道”管理机制,提高医保目录药品的供应保障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
更多便民举措落地 让百姓看病更有“医”靠
今年98岁的邹女士家在广州,由于患有多种疾病长期卧床,仅依靠退休金,女儿照顾她有些力不从心。2021年7月,邹女士开始享受长护险待遇,长护险基金每月支付金额约3000元,照护管理员每月上门协助照顾。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经拓展到49个城市,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达到7600多家,护理人员数达33万人。
根据2023年深化医改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将持续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总结评估试点情况,研究完善政策举措。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付超奇介绍,接下来将统一制度框架,统一政策标准,规范管理运行,同步研究失能等级评估管理、服务机构管理等方面配套措施办法。
办理材料时限压缩为15个工作日;跨省长期居住人员可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待遇;打造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参保群众凭二维码或刷脸就可以看病买药……16项便民措施在全国各统筹区全面落地,打通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等痛点堵点。
“目前,我们已征集到来自26个省份的便民举措144条,正在梳理并制定第二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实施方案。”付超奇说。
用好医疗服务价格“调节阀” 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医疗费用负担,也是医保改革过程中的“硬骨头”。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副司长王国栋介绍,接下来将重点向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手术、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倾斜,同时推动检查、检验等物耗为主的医疗服务价格有所下降。
当前,医保改革正逐步进入深水区,如何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守好基金承受能力的“底线”?如何确保每一分“救命钱”都花在刀刃上,满足广大参保人基本用药需求?这不仅需要深化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供给侧改革,也需要守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2023年上半年一系列监管“组合拳”落地,全国医保部门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9万家,处理违法违规机构16万家,追回医保相关资金63.4亿元。
与此前不同,国家医保局今年首次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飞行检查对象。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副司长顾荣说,今年的专项整治聚焦骨科、血透、心内、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聚焦医保结算费用排名靠前的重点药品耗材,聚焦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重点行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