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不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新兵生前给孩子们上国防教育课。 (资料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智勇

    通讯员/罗琼

    一身戎装,一生军魂。

    当兵入伍20多年,立足军营作贡献,抗洪抢险冲锋在前;退役转业后,投身国防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国的种子,6年走遍13所学校。

    10月25日,芦淞区人武部政工科社聘人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刘新兵突发疾病,牺牲在工作岗位,用47岁的生命谱写了“不老”的爱国情怀。

    “国防教育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使命”

    10月24日,刘新兵又一次来到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代表芦淞区人民武装部到学校对接国防教育公开课事宜。

    学校负责对接的副校长刘博,是他的老战友。尽管是老熟人,自己也多次来过这所学校,但是刘新兵就像头一回来一样,赶来和刘博一起商量,两人把活动的流程、细节安排得妥妥当当。

    “考虑到当天手头上事情很多,我们事先说好了,在电话里对接流程细节。没想到临近中午了,他还是不放心,又赶来学校和我当面对接。”刘博说。

    次日早晨,刘新兵像往常一样参加单位的早会。他捧着一沓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工作方案和相关资料,准备在会上与领导、同事们再研究。刚坐下,他脸色突变,倒在了座位上。因突发心梗,刘新兵经抢救无效去世,生命定格在47岁。

    “多好的一个人,这么年轻就走了,太可惜了。”得知老战友离世,刘博眼含泪花。

    刘博心里,装着刘新兵许多的故事。

    有一次,学校要在户外开展国防教育,天公不作美,活动前夕天降暴雨,学校领导打算将活动延期。

    刘新兵担心,如果活动延期,不一定还能有这么多学生参加。他到处沟通协调,寻找适合的室内活动场地。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新的活动场地找到了,校领导也同意活动如期举行。活动结束后,刘新兵贴身穿的衬衣都能拧出水来。

    学校国防教育,有效激励孩子们关注国防、热爱国防,刘新兵珍惜每一次开展这样活动的机会。课件、讲稿、方案,他自己撰写;活动场地、流程、细节,他一一把关。他请来武警官兵进校园;带学生走进国防教育基地,参观武器装备实物;收集现役武器装备宣传海报、宣传片,在课堂上科普;组织师生观看国庆阅兵直播……在刘新兵的支持协助下,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国防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去年,还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6年来,刘新兵先后对接了13所学校,主办、协办了32场国防教育活动。

    “我调侃他,既当‘总指挥’,也是‘总干事’。他对我说,‘新一代人爱国爱军,国家才有希望。协助学校做好国防教育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使命。’”刘博回忆道。

    一生难舍军旅情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业创业科保留着刘新兵服役期间的档案资料,档案里显示,刘新兵在部队服役了20多年,是一名优秀指战员。

    1998年前后,他随部队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扛沙袋磨破肩膀,带头跳进激流堵缺口,英勇事迹被全军表扬。敢冲锋、敢担当的他,入伍2年,就荣获个人三等功,还被选送军事院校深造。后来担任司务长,几乎年年获评先进。

    “老刘本来可以轻松过下半辈子,可他舍不得身上这一身军装。”芦淞区人民武装部政委惠明强介绍,刘新兵2016年退役后,选择了自主择业,以他的军衔和资历,退役金足够他安享退役后的生活。可他割舍不了心中的军旅情,仍希望为国防事业发光发热。2017年,芦淞区人民武装部向社会招聘政工岗位人员,刘新兵马上报名应聘。

    入职后,组织安排刘新兵负责政工科工作,负责征兵工作政治考核、国防教育、随军家属安置等工作内容。6年来,他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民兵绿和志愿红要并肩作战。”刘新兵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组织民兵参加各类志愿活动,与地方志愿者团队打成一片。抗洪抢险、除冰扫雪、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地方同志的志愿红和刘新兵率领的民兵绿是现场最美风景线。

    “别人家孩子学会的第一首歌是儿歌,我家儿子学会的第一首歌是国歌。”刘新兵的妻子黄秀元说。

    刘新兵经常给儿子、侄儿等后辈讲近代历史、讲家国情怀,他带孩子们参观军事博物馆、观看爱国主义影视作品,言传身教,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刘新兵经常勉励家中同辈、鼓励后辈:要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在他的影响下,两个表弟、长子、侄儿都穿上戎装,从军报国。

    从退伍老兵到军属安置“攻坚专家”

    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是部队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战友们关切的焦点,就是我工作的重点,我一定拼尽全力解决好大家的后顾之忧。”入职政工岗位第一天,刘新兵就向领导和前来求助的军人这样表态。

    贵州伢子王体波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武警株洲支队,妻子在贵州老家从教,夫妻两地分居。王体波向单位递交家属随军安置申请,希望将爱人调到株洲工作。

    任务交到了刘新兵手中。调动工作牵涉到人社、教育等多个部门,一些材料需要单位“一把手”签字,刘新兵在各个单位间往返跑,有时在相关单位蹲守,一等就是半天。其间,他还两次陪着王体波前往贵州办理调动手续。今年年初,王体波妻子顺利调入芦淞区一家小学。

    刘新兵成为芦淞区人武部出了名的军属安置“攻坚专家”,6年来,芦淞区12件军人家属就业安置、29件军人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立足于军人军属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刘新兵和同事向地方政府提出多项意见建议,解决军人后代、后院、后路问题。比如,推动芦淞区出台多项拥军政策;协调市公交公司开通了T7路双拥示范线路,方便沿线官兵出行等。

    在部队、回地方,岗位在变,职责在变,刘新兵的本色未改。“新兵”已然远去,家国情怀不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