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看“足篮打水一场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家 虎

    “足篮打水一场空!”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中国足球和中国篮球的感受。11月1日,“铿锵玫瑰”无缘巴黎奥运会;更早前,中国足协原班子、教练团队、球员,组团争夺“金囚奖”;中国男篮从“钢铁长城”变身“奶奶队”“公子哥队”,先后折戟世界杯和亚运会。问题出在哪?近日,我在品读《周易》蒙卦时,有了一点点感想。

    蒙卦的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我”可以指学识渊博的老师,“童蒙”指蒙昧无知的学生。意为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老师向学生强硬灌输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向老师求教。蒙卦的卦象上面是山,下面是水,可以想象为水蒸气上来,一片大雾茫茫,前路看不见,如小孩一样,走在路上很是迷茫,想找个老前辈问问路,指点迷津。山高水深、源远流长、饮水思源等,都从这观念而来。

    现实中,如何培养球员呢?不是“童蒙求我”,倒成了“我求童蒙”。中国足球对长期集训是“情有独钟”;“每天一个一万米”是“保留节目”;全球拉练是“司空见惯”。教练说,“我们真辛苦。”球员抱怨,“我们真劳累。”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但没有好效果,甚至引发球员质疑。女足球员王霜说,“为什么我们的球员比欧洲球员练得更苦,长时间集训,但我们始终没有拿到好的、自己想要的成绩?”

    为何呢?《彖传》解释得很清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志应”就是指学生要有求知欲望,与教师在意志、思想、感情上交互感应、相通,而不是被动接受。教练如水,本应“润物细无声”,静待花开,现实却成了“爱如洪水”。球员们感受到的是“窒息的爱”,失去了学习兴趣,没了求知欲,与教练没了交互感应,也就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不动如山”了。

    出路在哪里?日前,互联网上热议“课间圈养”,有些学校以安全之名,让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除了喝水、上厕所外,不能出教室。这也是“志不应”了。道理也很简单,古人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也。一个人,只有阴阳平衡才健康;一件事,只有阴阳平衡才合理。孤阳不生,孤阴不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可以看成阴阳二面。“长期集训”是持续进行体力劳动;“课间圈养”是持续进行脑力劳动,都是阴阳失衡。这是平衡的力量,一张一弛,劳逸结合,莫不如此。

    看到一个视频很有启发意义。74岁西安工程师大爷走红网络,他摆摊卖鱿鱼28年,女儿是博士,儿子是硕士。谈到育儿经,他娓娓道来,“我这么辛苦,他们学习非常用功,他们上小学的时候,我一道题一道题给他们看,成绩就是不行,后来我不再检查作业了,我光签字,对了错了是自己的事,这一下他们就特别认真,学习成绩就上去了。”这位大叔有大智慧,他总结说,“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学习要靠他们自觉。”轻松一招,让孩子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父母以身示范,含辛茹苦;儿女心有所应,奋发向上。这是榜样的力量,孟母三迁、画荻教子,莫不如此。

    近日,新足协主席宋凯说出一番话引起热议,令人深省。经过调研,他谈到国内球员对“补课”的态度,表示只有外援在加练,本土球员不加练。外援们为何主动加练?不仅因为他们将加练视为一种习惯,更是因为在国外踢球存在不安全感,驱使他们不断努力,否则就会被扫地出门。相反,国内球员顾虑就小了很多,U23政策、限制外援政策、各种暗箱操作等,为了让这些“宝宝们”早日成才,有关部门煞费苦心,不惜扫除一切障碍。障碍扫平了,人也躺平了,个个成了“妈宝男”,不知踢球的快乐,也不知为何踢。没有了竞争,也就没了压力,自然没了动力,更谈不上进步了。这是竞争的力量。古有祖逖“闻鸡起舞”,今有科比的“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莫不如此。

    “蒙以养正,圣功也。”教育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如果只望着成绩这个目标,不惜拔苗助长,赶鸭子上架,最终也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想让孩子“芝麻开花节节高”,除了平衡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竞争的力量,不妨一起复习一下这些成语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宽而有法、严而有度;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