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工程师”,请来株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张书乐

    【大江大河、奔流不息,过往典范、未必过时。】

    10月中旬,市乡村振兴科技专家团开展巡回指导,足迹遍及渌口区与“南四县”。媒体报道称,此等规模有如此深入的科技助农服务,在株洲还是首次。

    看到报道,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词:星期日工程师。这个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词汇,并没有泛黄。彼时,每到周六下班,会有一大群年轻知识分子从上海奔赴太仓、苏州、无锡等地的乡镇企业。第二天下午,他们又赶上末班车,匆匆返沪。

    恰恰是这批星期日工程师,带去了上海国营大厂和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创造了蜚声中外的“苏南模式”,让科技星火在长三角的乡村燎原,不只为赚外快,更为施展拳脚。

    时过境迁,当年的星期日工程师早已退休。时至今日,星期日工程师却没有谢幕,柔性引才则是当下更为凝练的表达。株洲在此,用力颇多、方式多样。

    只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少了当年春潮涌动时的冲动;多了些组织安排的循规蹈矩。又或许,当年星期日工程师“偷偷来、突击干、悄悄回”的急迫脚步不再,反而变成浅尝即止的走马观花。

    此刻,请更多星期日工程师来株洲,或许正当其时。此处的请,有两层意思。

    请,是真诚邀请。用最大的诚意,请最好的工程师,解最迫切的难题。通过城市推介、产学研对接;近一点,去长沙、武汉;远一些,去长三角、珠三角;政府出面,精准邀约,把企业的需求汇总起来,把企业想找的“工程师”名单列出来;创造条件,一对一请过来,住进厂里、体验生活、深度把脉,真正成为制造名城诸多垂直细分领域的“全天候外脑”。

    请,是热烈欢迎。一旦星期日工程师和株洲企业互相成就,势必格局打开,渐成模式,并在他们所在之城、朋友之间口碑传播。由此,更多大城人才聚焦于此、心向往之,意欲从大城市到小城市找“试验田”,更可兼职、可常驻、可落户、可创业……长此以往,人才不请自来、自己想来,甚至世界各地都会有星期日工程师乐意来此一试身手。

    大江大河、奔流不息,过往典范、未必过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