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医改“Style”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朱卫健

    几天前,株洲的卫健医疗圈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

    作为全国首批17个医改试点城市之一,这两年,株洲是否找到了自己的“Style”?又将解锁哪些新动作?

    大手牵小手 实现1+1>2

    4月4日,省直中医院与芦淞区11个基层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中医医联体。

    “我院组建医联体并非用的是一套模子,而是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省直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例如,该院与贺家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日间手术专科联盟,打造“手术在省直,康复在社区”新模式;针对姚家坝卫生院骨伤科特色优势,则派驻骨科专家多点执业,助力对方建立二级专科医院;与建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签订产康联盟等。

    作为公立中医医院,这两年,省直中医院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目前,它已与省内外45家医院签订中医医联体协议,与多个市州签订411专科联盟。

    事实上,“大手牵小手”的场景在株洲已不鲜见。

    例如,市三三一医院与芦淞区枫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派驻、建设联合病房、托管等多种方式,组建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街道社区10余个,服务人口约36万人,集团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业务收入较集团建设前增长了一倍以上。

    一场更深入的整合也在酝酿。目前,我市正规划组建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分别由市中心医院、省直中医院牵头,将城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横向+纵向”整合,打造“综合更强、专科更专、慢病下沉”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学科为先,确保“满园春色”

    这两年,株洲各家医疗机构很热闹。

    去年8月,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吕国华教授工作室落户市三三一医院。在此前,市中心医院牵手湘雅罗学荣教授成立湘雅精神心理名医工作室,这是该院设立的第15个外聘教授工作室。

    省内外的名医为何纷纷在株洲安营扎寨?

    “因为株洲的学科建设氛围浓厚,给了这些‘大咖’想干事、能干事的平台。”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医改攻坚,学科为先。这些年,株洲将“关键力量”“关键资源”向学科建设倾斜,努力筑巢引凤,实现满园春色。

    据统计,今年,我市新开设名医工作室3个,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省卫健委科研课题立项13项。

    令人欣喜的是,各家医院在学科建设的“比学赶超”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目前,市中心医院已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并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签约合作推进儿童医学中心建设,已获得4项国自然项目;市二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已成功入选全国肿瘤微创(肝癌方向)和(肺癌方向)介入建设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成为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三医联动,突围医改深水区

    “看病贵”是医改中最难突围的领域,也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部分。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近年来,株洲以三医(医药、医疗、医保)联动为突破口,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医药走在前列。将全市289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范围,以“株洲市际联盟”形式,接续扩围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累计做好全市集采药品480个。

    医疗同步跟上。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出台《株洲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健全薪酬内部分配管理体系,推动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目标年薪制。

    医保也不落后。出台《株洲市DRG付费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试行)》,第一批37家医疗机构正式启动DRG付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

    如今,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就医不再“舍近求远”,花小钱看大病也不再是奢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