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着后频发噩梦变得暴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通讯员/李波) 57岁的何叔叔平时身体健康,白天正常工作生活,一到晚上睡觉时就感觉噩梦不断,尤其下半夜更明显,出现大叫甚至跳下床活动、拳打脚踢等暴力行为,这种现象持续3年之久。何叔叔曾先后在几家医院就诊,没有发现具体的原因,令其非常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叔叔来到株洲市三医院睡眠医学科求助。接诊医生经仔细了解病史及体查后,排除癫痫可能,初步考虑诊断其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于是建议其完善多导睡眠监测,最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其异常行为出现在快速眼动期(REM),且有短暂性肌电活动,证实患有RBD。

    经过系统治疗后,何叔叔睡眠梦境消失,夜间没再出现打斗、跳下床等现象,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何叔叔十分开心,困扰3年之久的睡眠谜团终于解开了。

    什么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正常睡眠可以分为非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NREM)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REM)。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一种以REM睡眠期间伴随梦境及肢体活动为特征的睡眠疾病,发作时的暴力行为可造成自身及同床者伤害并破坏睡眠。临床特点为在REM睡眠期出现持续或间歇性肌张力增高、多梦及梦境演绎行为,从肌肉抽动到各种复杂剧烈的行为动作均可出现。多数梦境都有暴力内容,常常伴随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可导致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分类

    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特发性RBD和继发性RBD。

    特发性RBD作为一种独立症状单独出现,无其他伴随症状。RBD典型临床表现是睡眠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动作甚至是暴力行为,如殴打同床者,甚至下床活动、伤人或毁物,患者在清醒后可清晰回忆梦境内容,但对睡眠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活动无记忆。

    继发性RBD分为药源性、症状性和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三种。

    1.药源性RBD: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乙醇、咖啡等,均可引起RBD的发生。

    2.症状性RBD:如某些可影响脑干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发作性睡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癫痫、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等,RBD仅为这些疾病的部分症状。

    3.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关的RBD: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RBD常为这类疾病的前驱/早期症状或伴随的临床表现。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治疗

    1.防护措施建立一个安全的睡眠环境,防止患者及其床伴受伤。同时RBD患者需规律作息时间,避免有精神兴奋作用药物的使用和酒精的刺激。

    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氯硝西泮和褪黑素,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株洲市三医院睡眠医学科医生提醒,一旦患有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采用以上的防护措施和治疗药物,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正视睡眠中的不当行为,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保障优质睡眠的关键。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