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管善治描绘 幸福株洲之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伍靖雯

    “走,楼下散步去。”吃过早饭,周如松和邻居一起走进二汽运微公园。

    眼前绿树环绕,精巧的园林小品点缀在游步道旁,两名孩童在此恣意玩耍,好不惬意。“以前,这里是块臭烘烘的菜地,现在变得让人赏心悦目。”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大家不禁笑逐颜开。

    为居民送上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株洲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于是,为民路上,曾经的“马路市场”被整齐有序的便民疏导点所取代;云里社区内,原本脏旧的墙壁变为国学文化墙……通过深入实施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我市不断增强城市宜居度和市民获得感,让幸福成为株洲的鲜明注脚。

    拆违建绿 见缝插绿

    让文明之美融入居民心间

    去年国庆期间,石峰区二汽运微公园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闲置空地。这附近住着景秀名园小区、仁和小区、原二汽运小区的数千户居民,这块空地便成了一些居民争抢的“私家菜园”。

    “不少人违规在空地上种菜,打开窗户就是一股臭味。”周如松对此记忆犹新。

    “这类影响居民生活的‘痛点’,必须根治!”市城管部门将这块空地列入“微公园”项目,原本臭烘烘的菜地被清理后,铺上环保步道,种下玉兰花、樟树等,又添上了生态休闲座椅。

    看着眼前的美景,大家不吵了、不乱了,邻居们开始约着来这里散步休憩,大家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文明城市建设的每一项细枝末节,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精细化提升城市市容市貌,就是一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社区、居民区闲置废弃地提质改造成100余个微公园,组织志愿者开展墙面彩绘创作,将社区街巷原本破旧的墙面打造成富有株洲特色的“微景观”。

    在云里社区微公园内,原本无人问津的废弃绿地新添了休闲长凳、健身器材,光秃秃的墙壁重新粉刷变为国学文化墙,成为社区一景;株董路明馨微公园内,曾经的裸土荒地变得绿草茵茵、花团锦簇,成了周边居民散步最爱去的地方;天元区砺行园内,园林专家精细布局场地使用空间,划分歌舞交流广场,健身和林下休憩空间,满足不同居民的游乐需求……

    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改善的不仅是城市容颜,也让文明和谐之美融入居民心间。

    人性管理 疏堵结合

    多方共赢增进民生福祉

    早上8时,天元区为民路附近一如往常熙熙攘攘,但却没有菜摊乱摆、垃圾乱扔等现象,街巷整洁清爽,“烟火气”里飘着“文明味”。

    很难想象,这附近曾因商户出店、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问题,引发周边居民投诉不断,相关部门单位多次开展专项整治,沿线市容仍难持续改善,被视为全市最难管理的区域之一,甚至有居民将其称之为“扰民路”。

    这里有天元区最早的“马路市场”——小湖塘便民市场,部分菜农来此摆摊维持生计,周边居民也有就近买菜的需要,以前想采用“一禁了之”的办法解决,肯定行不通。

    城市精细化治理,要在细微处下功夫,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商贩合规经营、市民就近购物、市容整洁有序的“三赢”效果。

    为此,相关部门在充分征求周边商贩、居民意见和建议后,决定将这里建设为便民疏导点。为了保障成效,天元区组织对沿线原有的室外摊点进行改造,同时设置公示牌、文明公约提示牌,建章立制做好沿线经营时间、经营区域、保洁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为民路重新擦亮了“为民”招牌。如今的株洲,通过建立便民疏导点、施划“一米线”等方式,解决了以往流动摊贩随意占道、无序摆摊的问题,一些老旧街巷也在改造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绣花”,久久为功,我们的城市定将更美丽,生活定将更美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