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15%—30%。而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其中67%的老年人不能明确说明自己是否有吞咽障碍,还有不少老年人因进食姿势不良,食物选择不正确等造成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有9种临床表现:1.流涎;2.食物从口角漏出;3.饮水呛咳;4.咳嗽;5.哽噎;6.吞咽延迟;7.进食费力,声音嘶哑,进食量少;8.食物反流,食物滞留在口腔和咽部;9.误吸及喉结构上抬幅度不足等。
若有吞咽障碍,应改变进食方式,并进行经口进食训练,避免留置鼻胃管,实现自主进食,吃上香喷喷的饭菜。
经口进食的科学方法包括餐具选择、一口量、饮食结构、体位管理、进食速度、进餐顺序、直接和间接摄食康复训练操等。餐具选择应选用轻便容易拿取的餐具,匙面小、不容易粘上食物、勺柄长或柄粗、边缘钝的餐具,便于患者稳定握持。其中一口量是指:正常人的一口量为20ml左右,一口量过多,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一口量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伴有吞咽障碍的老人,应根据评估确定最安全的一口量。如:稀液体、果酱或布丁、浓稠状食物、肉团。确定好最安全的一口量后,找到合适的汤勺量取后,固定使用。
这类老人的饮食要根据身体状况来调节,比如食物的稀和稠、软和硬,要根据能吞咽的程度来调整。比如降低固体食品的咀嚼难度、降低食物在咽部和食管中流动的速度、避免固体和液体混合食用;喝水时,建议低头用力吞咽喝水;吃药时,避免多片药物一起服用。
另外,需帮助老人进行体位管理。进餐时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身体内侧距离餐桌边缘一拳距离。坐下时座椅边缘可到达膝关节处,躯干成90度,双脚尽量接触地面。餐桌高度以坐下时可以把肘部放在餐桌上为准。最后,老人进食速度应缓慢,避免干扰。
据《贵州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