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良(左)在车间指导员工作业。记者/谭昕吾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昕吾
通讯员/金小龙
【人物名片】
黄天良 株洲圣达切削刀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株洲市优秀企业家
置身充满机油味的车间,在操作台前拂去金属碎屑……创业15年来,生产一线始终是黄天良最钟情的地方,他在这里琢磨产品技术的提升、生产工艺的改进。
日日精进,他带领着圣达切削从500平方米的“小不点”企业,凭数控刀具,跻身高端制造之林,于2022年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今,细分领域深处的广阔市场,在黄天良的眼前徐徐展开……
勇于造梦的“理工男”发现,未来就在眼前
1976年出生的黄天良,性格内敛,惯于独处。办公室、演讲台上的他,鲜少侃侃而谈,但只要进入生产一线,这名理工男便像换了一个人,打开话匣子,讲起创业中的点滴。
“大学毕业后,我在大型国企里做销售,因为喜欢琢磨工艺和技术,成了一名技术型的销售管理。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心中一直有个技术梦。”黄天良说,这个梦想,到2007年成为现实。
有一次,他前往北京参加国际机床展览会,一家海外企业展柜中的数控刀具吸引了他,他说:“当时国内大多刀具企业还在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数控仍在萌芽,但我知道,这是未来的趋势,传统刀具一定会被数控刀具替代。”他敏锐地发现,“未来”就在眼前,就在展柜中标准统一的数控刀具中,“人生不应该只有谋生,更应该带着梦想去拼搏,在拼搏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一年,他几乎没有犹豫地辞去“铁饭碗“工作,带着筹借的200万元启动资金,在天元区棉纺厂租下了一间厂房,开始了创业之旅。
“创业没有坦途,不必在意挫折,盯住目标更重要”
创业没有坦途可走。
一开始,黄天良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圣达刚站稳脚跟,2008年初的冰灾,如当头一棒送来了考验,他回忆说:“艰难来得太快了。当时厂房出现了垮塌漏水,刚刚调试运行的设备直接宕机,产线停产。”冰天雪地中,紧急寻找闲置厂房,火速搬离、重启生产赶订单……
“这样的困难情况还不少。”几年下来,圣达规模迅速增长,租的厂房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扩产迫在眉睫,他决定购买厂房。
可没有银行愿意为销售额仅数百万元的小微企业融资,“我放下手头的科研,跑遍所有银行,都拿不到贷款。”正为难时,高科集团伸出“援手”,为企业担保,帮助圣达顺利买下高科汽配园内的两层楼厂房,完成提质扩能。
新的厂区,见证着企业迎来“二次创业”。在硬质合金的细分领域中,黄天良研发出企业的明星产品浅孔钻,他说:“当时,公司引进和消化国外顶尖孔加工刀具生产厂家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又足足花了两年时间升级改造,最终才有了我们的特色,使用寿命、切削强度超越了国外的同类产品。”
带着明星产品,参加展会,让圣达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走出国门,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黄天良回忆,自己的展台上除了数控刀具,再无他物,“实在是‘寒酸’,但专家看门道,仍有客商来到我的展位前,聊产品性能。”参展后,黄天良就带回了订单,并靠着品质和实力,不断做大海外市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已经超过国内市场,达到55%以上,“今年公司整体的销售额应该可以突破7000万元,大家都比较有信心。”黄天良笑着说。
坚守初心,做一份为更多人提供价值的事业
在汽配园潜心创业的十年中,圣达稳步前行,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品牌质量越来越硬、服务能力也在不断优化,销售额十年翻十倍,扩能需求再一次摆在黄天良面前,他笑着说:“圣达从未没有缺过订单,我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创新,还有扩能。”
2021年,黄天良带着圣达切削搬至黑龙江路,建起园区。圣达产品在国内实现细分领域的领先后,亦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制造的触角在欧洲、南美等多个国家地区占有一席之地,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你的长远目标是什么?”常有人问黄天良,他回敬自己喜欢的一位企业家的名言:“当我的员工有1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前面指挥;当员工增加到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他坦言,希望能站在站在员工后面与他们共同成长。
“我们老板最勤快,以厂为家。”在员工眼里,黄天良是以上率下的最佳典范。工作日,他和员工一样,住在员工宿舍,周末,则回到位于长沙的家中陪伴家人。
“我的生活比较简单,看电影、跑步、弹吉他,都可以打发我的业余时间,我很喜欢。”简单的生活为他储备了更多精力用于创新和管理,比如,每日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员工对精益求精有了具体的样本参照。
看着各条产线有序运转,他平静中带着自豪:“只有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平凡的人才能脱胎换骨,一家企业才能成长为非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