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洗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洗澡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尤其是在寒冬数九之日去澡堂。大池中一泡,搓澡师傅一搓,躺椅一靠,惬意生活不过如此。古人也喜欢洗澡,汉朝公务员甚至有专门洗澡、洗头发的假期,五天一休,称为“休沐”。那么,古人是如何洗澡的?

    古人最初是在家洗澡,用一个大盆就够了。条件好的人家会有专门的浴室,洗澡时有奴婢伺候。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家庭浴室形象,是扬州西汉广陵王刘胥陵寝中的浴室。浴室内有双耳铜壶、铜浴盆、擦背用的浮石、木屐、铜灯、圆漆浴凳等全套洗浴设施。其中的双耳壶应是奴婢为其主人进行人工淋浴时使用。

    史上最著名的浴池,莫过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用的华清池了,还被写进了白居易的《长恨歌》。除了皇家鸳鸯浴池,唐朝还出现了民间公共浴室,人们已经开始共浴了。到了宋朝,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城市里的公共浴室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元、明、清三朝,公共浴室持续繁荣发展。马可·波罗记载元朝人“每日早起,非沐后不进食”,可见先洗澡再吃饭已经成为元朝人的日常生活。

    古人洗澡时,会在洗澡水中加入中草药物以治疗疾病,称为“香汤”。在古汉语中,汤是热水的意思,洗澡水也称汤。今天,日本浴池的门口还会写一个“汤”字做招牌,这便是源于中国的洗澡文化。

    古代洗浴业最为发达的城市当数扬州,形成了风靡大江南北的扬州洗浴文化。今天的东北地区上点儿档次的洗浴场所,里面的搓澡工不少都自称来自扬州。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是古代的交通枢纽,也是古代重要的商业都市和物流集散地,其商业地位和繁华程度堪比今日的上海。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商人,休闲娱乐产业旺盛。商旅到了扬州都想休整一下,洗澡是去除旅途劳累的最佳方式,这造就了扬州洗浴业的繁荣。扬州有句老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就是在茶馆喝茶,水包皮则指去澡堂洗浴,足见洗浴文化在扬州的繁盛。

    古代扬州的公共浴室称为“混堂”,门口都会挂一个水壶,表示正在营业。古代浴池门口挂水壶,就像酒楼门口挂望子一样。为什么要挂水壶呢?王老师认为,可能是因为古代没有自动淋浴,水壶是洗澡时人工淋浴的辅助工具,是澡堂的必备用品,所以成为行业标志。

    洗澡很消耗体力,为避免“洗晕”,客人到了浴池要先喝点热汤,出汗后再小憩一会儿,养足精神后方可下池泡澡。现在的浴池禁止皮肤病、性病患者和醉酒者入内,年纪大的人也会被要求有家人陪同,古代浴池也有这样的行业要求。根据清朝《扬州画舫录》记载,混堂入池口两边有对联一副:“病疮梅毒休来浴,酒醉年高莫入池。”

    今天的搓澡,在古代被称为“揩背”。宋代的苏轼,就是一个“揩背”狂人,甚至还为搓澡师傅填了一首“搓澡词”,名为《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词曰:“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苏轼借寄语搓澡师傅轻搓一事,寓意自己秉性高洁——“居士本来无垢”,言下之意,自己的遭遇都是小人嫉妒陷害的。连搓澡时都在风雅地批评时政,宋代文人真的是时刻以天下为己任。

    今人去公共浴室消费一次,如果找搓澡师傅服务,人均消费百八十元。那么,古代浴池洗澡贵吗?学者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价研究》一书中记载了“向浴堂,沐浴,八人料钱八十文”“以百文沐浴”等关于洗澡的费用。宋朝一文钱的购买力大约合今天一元钱,八个人的料钱八十文,这个价格应该是指门票,相当于每人十元。如果以百文洗浴,那就一定是找搓澡师傅揩背了。古代浴池的服务项目还有很多,比如梳头、刮面、修脚、推拿、按摩、茶食等,全套下来,估计也得几百甚至上千元了。

    本文来源:“忻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