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两收好“钱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晓聪 孙伟 黄星 整理

    讲述人:攸县伟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卢洪发

    种了15年水稻,今年我决定尝个新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这种模式很好理解,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间隔种植玉米和大豆,充分利用光照和边际效用,提高亩产经济效益。

    我经常看新闻,知道这种模式国家在大面积推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恰好年初的时候,攸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工作人员上门摸底我的种植意愿,也提到了这种种植模式有补贴,于是我的意愿更加强烈。

    我流转的农田面积达到2000亩,拿出多少做“试验田”,一开始,我犹豫不定。我向周边乡镇的种植户取经,有的头一年种就大获成功,扣除成本光算利润,每亩超过了700元钱,这可比种水稻强;有的缺乏经验试验田被杂草吞噬,一亩田亏本也有七八百元钱。他们给我的忠告是:尝试肯定是可以的,但步子不宜迈得太大。

    在农业部门的建议下,我决定以300亩田先试验。

    今年6月播种的时节,我整理土地、开沟起垄,邀请人工把种子点播到土地里。但过了一段时间,种子迟迟不发芽,即使有的地方“破土”,也是稀疏不均匀。

    我立马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他们把土层扒开,发现里头的种子大多损伤了。“人工点播肯定不均匀,也没有深入泥土,气温一高种子很容易腐烂。”专家们给我提出建议,购买玉米大豆播种机,按照一亩地0.75公斤玉米、4公斤大豆的种量,赶上农时再补上一批种子。

    尽管又要追加一笔投入,但既然选择了尝试,困难再多也要想办法解决。6月下旬,新买的点播机在田间转了一圈后,300亩试验田有一半以上完成了追加“投入”。

    与种水稻相比,种大豆玉米带状符合种植的成本,相对要低一点。比如,打田可以一步到位,追肥也不像种水稻那样频繁,如果田间管理再精细一点,病虫害防治也能省下一笔。我估摸着,种水稻每亩投入上千元,而这种模式只需700元左右。

    到了9月下旬,试验田迎来大丰收。我请来县农业部门见证,玉米亩产量在300公斤左右,大豆亩产量在100公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一亩地的收入肯定能达到1400元,扣掉成本还能留下近一半的利润。

    这段时间,我一边请人集中收割,一边联系豆腐作坊推销大豆。好在皇图岭镇豆腐加工企业不少,八月黄大豆根本不愁销,玉米也通过订单收购找好了归宿。

    今年还有遗憾,300亩试验田真正丰收的只有200亩,其它田块要么被杂草“侵占”了,要么就是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配比及管理不到位影响了产量。总之,这些经验要好好梳理,避免明年犯同样的错误。

    明年肯定会追加种植面积的,具体是多少还要跟社员商定。我长年与土地打交道,总会提醒自己不能单纯追求扩面,而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一步一个脚印,尽可能规避未知的风险,守好守牢一地两收的好“钱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