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专家在指导丝瓜生产。 讲述人 供图
讲述人:醴陵市三号点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伙人 宋雄峰
秋意渐浓,地里的丝瓜依然生机勃勃,花黄果翠,结满青枝绿叶间。
站在丝瓜藤蔓前,目之所及皆美好。满目黄花满枝,成熟的丝瓜悬挂,远处阔大碧绿的芋叶层层叠叠,秋风吹拂下随风摇曳,一颗颗饱满香甜的香芋正在孕育。
这是秋天的丰收图景,也是一年的汗水,脚下土地给予的回报。
枫林市村位于醴陵北乡片区,工业起步晚、总量小,发展相对滞后,村民长期或外出务工,或种地谋生。但这里农田连片,生态环境好,水源丰富,适合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蔬菜。
时光流逝,父辈们正逐步老去,青壮年又大多不愿回到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生于斯长于斯,2020年4月,我和儿时玩伴一起流转70亩土地,种植蔬菜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此后成立了醴陵市三号点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虽然都是地道的农家娃,但种植蔬菜毕竟有别于水稻,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先后种过红菜薹、紫苏叶、生姜等,因多种原因,没能产生效益便放弃了。
但几亩地的丝瓜,却给了我们惊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清甜好吃,颇受市场欢迎。后来,我们果断把丝瓜种植面积扩至30多亩,“借船出海”,在省里和株洲市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引进了白玉丝瓜、翠玉丝瓜和“胖妞”丝瓜3个品种,定期邀请专家前来技术指导,聘请5名村民长期务工,我们既当管理者,又是劳动者,人工除草,只施用有机肥,按规格采摘、装筐,保证高品质。尤其是农忙时节,高温炙烤,晒得黝黑,但到了收获的季节,满足感油然而生。
好产品总会受到市场青睐。基地的丝瓜主要销往长沙的大型商超,刚上市时批发价每斤可达6元。大棚里,一亩地能采摘差不多5000公斤丝瓜。到了冬季,还能继续种植别的蔬菜,只要舍得干,土地不会辜负勤快人。
基地里,还种植了香芋、红薯、豆角等,一则更好抵御市场风险,二则探索“土地生金”的好路子,为乡亲们打个样。目前,还预留了20亩地,准备扩大丝瓜种植面积,并引进新品种。
“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丝瓜不语,却丰收了秋天。当收获的秋霜落满丝瓜悬挂的藤蔓,我的心更加丰盈而绚烂。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