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赶时间的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文潭

    王计兵诗集《赶时间的人》读了几遍。据说,诗刊社着力推荐王计兵几年了,社会反响不大。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计兵是谁?他的诗写得怎样?

    作为一名外卖员,王计兵在繁重的劳动之余,酷爱诗歌,且习诗多年。他的诗,主要内容为写父母、乡愁、儿时生活、日常生活,写“微小的事物”。应该说,他的诗歌质量总体上可以,有的还比较独特。那种浸入骨髓的对父母、对儿时、对家乡的回望与牵挂,那种打断肋骨连着筋的“疼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在诗集第一辑“赶时间的人”里,王计兵在扉页上写道:“本章记录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见闻,即将超时的订单,出租屋里奢侈的月光,深不见底的夜色。”

    相对来说,王计兵的生活是艰苦的,生活空间是逼仄的,也许能够阅读到的书刊也是有限的。但是,这些都难不倒他,稿子丢了重写,写不好重来,那些嘲讽甚至是羞辱从不放在心上。作为一个“赶时间的人”,“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空气、风、火、水,看似云淡风轻,其实不然,是从“骨头”里感受到的,像一把锤子敲得骨头叮当响的那种。他“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你看,世界是地名,王庄村也是,世人和村民都是过客,多么落寞,具有一种疏离感和陌生感。诗人已无心欣赏生活的色彩,“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撞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不是飞驰,不是行走,而是像一块老铁在不断撞击,淬火,把个人的生存状态、心路历程和盘托出了。他眼中的春天,像石头,像蓓蕾,“一朵比一朵开得苦涩”,在“另一个人间”,我只祈求“一个可以痛哭失声的傍晚”,对年龄的唏嘘,对父母的怀想,对未来的期许(如果说还有期许的话),写得揪心、动容、不俗。

    在《赶单》里,他说:生活是木板,骑手是钉子,“生活像一种家具/每一件,都需要许多/工整的钉子”。在《请叫我王计兵》中说:“我不叫兄弟/兄弟在别的城市/我不叫父母或孩子/他们都在乡下”,“你可以叫我上一个,下一位。”茫茫人海,大千世界,写出了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劳累。身份模糊了,人际生疏了,身累了,心凉了,写出了一种孤独感和悲怆味。王计兵还有一些小诗,或雀跃,或隽永,或警策,灵动有趣。在他眼中,文字像士兵、战俘、诗歌像军队,而烟头摁到诗稿上,像战争留下的伤疤。他写《找工作的女孩》,下得车来,就像“落下了一树/叽叽喳喳的麻雀/让城市的街头/突然就到了收割的季节。”写《看戏》,坐在幕布后,我问母亲,“母亲除了陪着主角落泪/并没有做出回答”。写《钢卷尺》,“它的体内充满了刻度/怕被大家揪住不放”。

    坊间也有好事者,对王计兵作品逐字逐句开展批评。我想,创作不是做语文试卷,更不是文字游戏。因之颇不以为然。反而认为,王计兵作品值得一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