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粮头食尾绘出丰收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晓聪 陈莹 黄星) “瞧瞧,这莲子,多圆润鲜亮,又是个丰收年哟。”9月20日,在攸县渌田镇五丰村湘莲种植基地,村党总支书记蔡柏武望着层层铺展的绿,心中无比自豪。

    瓜果飘香、稻黍收成的时节,“湘东粮仓”攸县忙碌在“三秋”生产中。据统计,今年攸县共落实粮食种植面积93.12万亩,其中中晚稻面积61.01万亩,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种植面积超过36万亩,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一幅稳产保供的金色画卷呼之欲出。

    ●田间:算好亩均效益

    作为国家级制种基地大县,攸县已发展杂交水稻制种5.2万余亩,建立了两个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区,全县整体机耕机收应用率均达到100%、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达86%。

    在新市镇何岭村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一株株笔挺的稻穗上挂满了金黄的谷粒,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其间,卷起一串串稻穗,从尾部排出打碎的稻秆,一粒粒稻种尽数归仓。

    “我们采用全程机械化制种,相比人工每亩可节省成本500元左右。”制种大户夏军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共种植水稻1200多亩,其中全程机械化制种的稻田有220亩,有了机器助力不仅成本降下去了,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制种稻田的高产稳产。

    守好农民的“粮袋子”,攸县算好农田的亩均效益,积极探索新型种植模式,以再生稻、双季超级稻、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为突破口,提高粮食单产。

    今年,攸县依托“揭榜挂帅”“三一工程”和省、市政策的支持,聘请湖南省水稻杂交所中心和湖南农业大学专家点对点的技术指导,建立2个双季超级杂交稻示范区,平均亩产超过625公斤,辐射面积10万亩;推广稻再油种植模式3.1万亩,建立1个稻再油示范基地,头季亩产600公斤以上,再生季亩产250公斤以上;创建3个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示范区,推动大豆玉米双效增产……

    不仅是水稻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也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在渌田镇五丰村猕猴桃基地,百亩翠玉猕猴桃沿着山谷绵延将近1公里,藤蔓上的果实两个一堆、三个一簇,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该基地负责人介绍,眼下果树进入丰产期,一棵树产量在35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收购价基地纯利润能有50万元。

    “我们举办了水稻蔬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班,为农户解决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实际问题,并印发《农家之友》《病虫情报》等各类技术资料,让更多高素质农民在田间大展身手。”攸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工作人员孙伟介绍,今年攸县突出示范引领,打造了1个蔬菜核心示范区和5个水果示范点,全县规模蔬菜基地面积1.7万余亩、规模水果种植面积1.3万余亩。

    ●车间:鼓足生产干劲

    攸县豆腐和香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据统计,攸县豆腐(香干)企业、作坊共有400余家,从业者近2万人,一个年产值20亿元的豆制品加工产业链已经形成。

    在攸县湘东情香干产业园,两栋崭新的厂房跃入眼前,宽敞明亮车间内已完成自动化流水线等各类生产设备安装,车间内还设置了卤制、熏制、包装等各种功能区域。

    “目前是启动了试产,国庆节后正式生产。”株洲湘东情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钟东锋介绍,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该公司原有的场地已不能满足市场供货需求,去年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豆腐香干生产车间,两个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可实现日产豆制品30余吨。

    鼓足干劲忙生产,攸县积极探索“一产接二连三”,通过“市场主体培育年”等活动,构建起以五大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助推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圈。

    其中,鸿华麻鸭摆脱债务纠纷,全面恢复生产,带动麻鸭养殖升温;湘东情、南国宏豆、众森等新厂房基本建成,有望在三季度投产;湘天华荣获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和中国优质农业品牌奖。

    攸县渌田镇五丰村千亩湘莲结出硕果,加工厂负责人赵洪球带领农户全力赶订单,通过莲子剥壳一体机等自动化设备,一个个翠绿的莲蓬“孵化”出一颗颗饱满的莲子。

    “日加工量有500公斤,按照市场价50元每斤,总产值可达400多万元。”赵洪球不愁销路,东南亚和美国的订单纷至沓来。

    仅今年上半年,攸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07.33亿元,香干综合产值达11.8亿元,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丰收的脚步越来越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