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炎帝陵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北江西岸

    从井冈山下来,已是正午时分,在国道边吃了个惬意的午餐,意犹未尽,顺道就去了炎帝陵。

    在我的知识体系里,炎黄二帝生活在五千年前,那时的文化文明中心在北方,在黄河流域。去年六月,我去了陕北的黄帝陵,领略了一次始祖文化洗礼,这才关注到炎帝“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也就是罗霄山脉中段西麓一个称“鹿原陂”的地方,此地旧属酃县,后改称炎陵县,黄帝陵所在地亦称黄陵县。

    到了鹿原陂,从车上下来,眼前一亮,真是个大气磅礴的所在,一路走来,少有这么开阔的一大块平原,远处那一圈山脉也并不高高低低,起落无常,倒像极了一方宏大的城墙,这景象南方是极少见的。近前一条河流穿行在茂密的丛林里,炎帝陵就座落于此。陵园共分五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的午门,进门是行礼亭,亭外汉白玉碑上“炎帝陵”三字为江泽民同志所题,墓碑则是胡耀邦题写,行礼亭后是主殿,殿后是墓碑亭和墓冢。墓冢古寂、芳草萋萋。

    天气虽然炎热,前来观瞻和拜祭的游人不绝。进去陵园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老路,沿山边的树林走,经过一座巍峨壮观的拜祭大殿,看样子是近年新建的,每年清明的拜祭大典都在这里进行。步行进园的游客都走老路。老路对开的开阔地带建成规模蔚然的神农园,遍植奇花异木,竖立炎帝劳作塑像,还有一个花岗岩牌坊。关于炎帝与神农氏是否同为一人,人们见仁见智,但都认同炎帝开创农耕文明的业绩。沿河边的新路,跨过一座桥梁也可抵达陵墓,游客可乘电瓶车从此路进入陵园。天气实在太热,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搭乘电瓶车,错过了步行通道的一路景色,过后颇觉遗憾。

    人们习惯说自古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炎帝和黄帝都在这三皇五帝之列,种五谷、尝百草、取火种、开农工,炎帝和黄帝一样,也是华夏文明始祖之一。一个“炎”字两把火,这炎帝当然就是火的发明者,火的作用不言而喻,人吃熟食,金属冶炼,制陶,照明,取暖,无不依赖火。中国人重情,忌恨数典忘祖,拜祭先祖是件大事,是家国天下赖以维系至今的制度保障,祭奠炎帝和黄帝显然也属于这一范畴,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公祭也是有迹可循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炎帝陵前悬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子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离开炎帝陵之际,我忽然产生了联想,黄帝陵在革命圣地延安附近,炎帝陵在革命摇篮井冈山附近,从历史变迁的视觉来思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大相关或者耦合性呢?进而又想到,炎黄二帝曾经率领各自的部落联手战胜了蚩尤部落,这才奠基了如今的华夏种种——当年的战场我去过,就在山西南部的运城——历史是有原点的,也是有走势的,但终归是前进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祭黄帝陵》中所写,“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锦,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同样的赞语,用在炎帝陵这儿,显然也并不违和吧。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