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曦之:为农民 大学生“种”文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徐云翔

    文化的力量有多大?在株洲开放大学教师唐曦之看来,它既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根基,也是当代创新创业工作中的重要元素。为此,他在学校建立起一支围绕乡村文化教育的教师团队,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专业课程,充实职业教育内涵,为学校农民大学生“种”文化。一批农村大学生也通过挖掘文化,带领家乡走上乡村振兴路。

    “民俗文化”成农民大学生必修课

    “民俗文化包罗万象,他既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也包含着地方的风土人情。”唐曦之认为,作为农村的基层工作者,就必须要熟知当地的民俗文化。

    但他向来自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实业家调查发现,基层回乡、村的工作人员占76.4%,这些回乡人员中,又有74.8%的人表示,并不熟悉当地民俗。“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理解和协调村民间的一些矛盾,在情感上也难以形成共鸣。”唐曦之说。

    针对这个问题,他从2019年开始为农村大学生开设湖湘乡村文化课程,并自编教材,组建教师团队进行课程开发、录制视频,同时还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这样的课程,他将课程与社会实践结合,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希望逐步培育出‘有情怀、重乡情、会技术、懂管理、能创业’的高素质农民,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持。”截至目前,唐曦之已成功申报了6个省市级有关乡村文化内容的科研课题。并主编《湖湘乡村文化》教材,由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我市农民大学生的课程教材。

    以文化,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渌口区“王十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当地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黄辣椒等农产品远销省内外。但难以回避的问题是,省内黄辣椒同质化竞争明显,如何才能彰显王十万黄辣椒独特的魅力?

    在龙船镇,株洲开放大学的农民大学生不少,他们的困惑,很快就传到学校。

    “洛阳牡丹节,就是很好的样板。”为此,唐曦之结合国内多个“牡丹城”,分析他们的差异化“包装”宣传策略。并建议结合龙船镇的历史文化,在当地的广场、装饰及工艺品等处注入“黄辣椒元素”,以节庆形式传播龙船镇特色文化,提升“王十万黄辣椒”品牌影响力,并带动当地旅游业。

    “唐老师的视野更广,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们的思路。”龙船镇人大副主任刘飞表示,听了唐老师的分析和讲解,感觉收获满满。

    2022年9月22日,首届“株洲王十万黄辣椒”文化旅游节热闹开展,株洲城区及周边地市的群众慕名而来,为当地打造出了一张湖南特色地标农产品的新名片。

    刘飞透露,去年办节的效果很好,今年还计划举行第二届黄辣椒文化旅游节。

    以文化,打开创新创业新的篇章

    “他是历史高级教师,甚至比我们更懂陶瓷文化。”提起唐曦之,醴陵李氏柴窑非遗工坊负责人李科满脸敬佩。

    李科也是一名农村大学生,虽然毕业多年,但仍然和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李科说,父亲掌握着土陶手艺,但一直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多以普通日用瓷产品为主,特色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

    了解到李科的难题,唐曦之多次上门调研,并围绕“土陶”做课题研究。指导李科父子将柴窑土陶技艺申报非遗项目。2022年8月,株洲市文旅广体局下文,“李氏柴窑非遗工坊”成为市级非遗扶贫工坊。

    有了“非遗”的加持,柴窑土陶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不仅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柴烧系列茶具还与安化县瓷茶融合,其作品《安化黑茶》陶瓷茶具,获创新设计大赛银奖,作品《红斗笠》入选“献礼建党100周年陶瓷作品征集”纪念册。

    “产品去年搬上了抖音平台,今年还卖到了国外。”让李科高兴的是,今年已有美国、加拿大、阿联酋等5个国家的客户找到他们,让醴陵的土陶也走出了国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