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同根同源 中华同心同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朱理平

    9月23日,2023(癸卯)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将在炎陵县举行。以“文化同根同源 中华同心同梦”为主题的本次交流大会,旨在不断创新和丰富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擦亮炎帝陵金字招牌,凝聚两岸同胞根亲宗祖认同,吸引全球华人来炎帝陵祭祖祈福。

    两岸一家亲,共筑中国梦。与以往相比,本次交流大会在过往拜谒炎帝祖陵的基础上,新增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开幕式、研讨会及文艺演出三项活动内容,通过两岸专家学者对炎帝神农信仰和祖宗崇拜上共同元素的探讨交流,宣传炎帝文化,弘扬炎帝精神,凝聚两岸共识。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炎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炎帝陵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开展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具有深厚基础、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关于炎帝神农氏的记载,多散落于各类古代典籍之中。《逸周书》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蓏果之实。”《周易·系辞下传》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盍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盍取诸噬嗑。”《商君书·画策》载:“神农之世,公耕而食,妇织而衣。”等等,概括起来,它们记载了炎帝神农氏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八大功绩: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新时期,炎帝神农文化在不断传承中创新。近年来,炎帝神农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专家认为,在鏖战洪荒、创造文明的进程中,炎帝展现的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源泉。比如:炎帝因时因地开创农耕文明,形成八大发明创造,彰显了科学实践价值;炎帝倡行以民为本,一切为了老百姓,彰显了治国理政的资鉴价值;炎帝文化提倡天人合一、顺天应时,彰显生态和谐价值;同时,炎黄融合缔造了中华民族,激励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两岸同胞同为“炎黄子孙”,共同拜谒炎帝陵,早已是多年传统。1988年,炎帝陵修复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后,次年1月,台湾台中市雾峰乡圣贤宫主委林文卿即率团到炎帝陵拜谒,开新时期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之先河,此后,台湾各界人士连年参与拜谒炎帝陵活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也多次组团赴台交流,尤其是2015年开展的“乙未年神农大帝圣驾台湾巡境赐福”活动,更是把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推向了新的高潮。

    作为炎帝陵所在地,株洲立足炎帝陵这一特有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炎帝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的作用,积极争取有关国家部委支持,持续推动“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等活动届次化、常态化、规范化,推动省级层面祭祀炎帝陵典礼实行“一年一祭”,让“咏丰祭祖、共兴中华”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主题。同时,株洲积极学习借鉴陕西黄帝陵等地公祭人文始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推动“炎帝陵祭典”进一步提升规格、丰富内涵,吸引全球炎黄子孙前来谒陵寻根、认祖归宗,不断深化祖先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与心灵契合。

    文化同根同源,中华同心同梦。祝2023(癸卯)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圆满成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