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成姣兰 通讯员/卜家琪) 9月20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又一创新举措——《株洲市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试行)》正式发布。5大类、20个方面、155条刁难企业行为被列入清单。
细读“清单”,企业家们备受鼓舞。“清单出台,让企业可以更专注自己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我市营商环境的基础。”联诚集团董事长肖勇民会后表示。
“清单”来源于一线
“清单”发布后,不少网友好奇:这155条刁难企业行为,是如何梳理出来的?
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副主任曾成介绍,既来源于各政府职能部门一线,又来源于企业一线,更来源于群众。
部门主动划红线。今年4月起,我市参照党风廉政风险隐患排查方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形成首批负面清单。
企业全员定底线。首批清单发送至339个企业群和3724家企业,以企业经历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定底线。
同时,我市还通过株洲市政府门户网和各级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并吸取了全国各地在涉企执法服务上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市企业全生命周期可能遇到的各类事项,形成《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清单”的发布,体现了株洲在营商环境工作上寻求突破的决心。
“清单”正式发布后,各级各部门还将组织工作人员逐条认真学习,深入企业宣传,设立了举报平台,安排专人接受投诉,一经查实,涉嫌违纪违法的一律予以严惩。
持续完善监管执法体系
不刁难企业,来源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共识和营商环境氛围,更需要完善的监管执法体系保障。
“去年3月,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及时协调,解决了我市餐饮企业更换高价燃气报警检测器问题,今年5月,对‘拍黄瓜’职业打假问题启动‘首违免罚’,让整个餐饮行业信心倍增。”在发布会现场,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朱军表达了对株洲智慧柔性执法和一流营商环境的获得感。
“首违免罚”,在株洲并非个案。去年起,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的实施方案》,以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和税务四个领域试点。试点以来,共办理“首违免罚”或轻罚案件近600起。
今年7月,我市再次探索出台第二批“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和“涉企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为一线基层执法者吃下“定心丸”。
从“轻微违法免罚或轻罚清单”到“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株洲不断完善监管执法体系,柔性执法与严于律己相结合,“创业株洲、万事无忧”的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
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生产经营成本降低1%以上,利润提升1%以上。服务企业“一降一升”行动,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株洲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
成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工作专班,市属国有企业盘活处置资产账面净值61.93亿元,实现资产盘活处置收入8.90亿元。
以改革创一流环境,株洲大招频出。
聘请18名在粤商协会会长担任招商顾问,湘商回归指导服务站实现市县乡全覆盖。
“湘粤一港通”首单完成,整体货物通关周期压缩30%。截至目前,湘粤非通道班列发运24174个标箱,合计295列,同比增长136%。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进出口额4.68亿元。
今年,我市制定《中国(株洲)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积极拓展外向经济增长点,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成绩有目共睹。
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重点治理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并谋取非法利益等十大网络乱象。启动“法治护航”工程,在3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挂牌成立了“法治护航工作站”。聘请了株洲市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测评站单位30个、监督测评点单位181个、监督测评员185人,法制化营商环境工作扎实。
今年来,我市创新开展“最高时效度、最优便利度、最好满意度”服务经营主体竞赛活动,进一步回应经营主体“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的真切期盼。
开展市直部门“园区行”送政策、“企业接待日”等活动,编印《2023年惠企政策汇编》《2023年惠企政策实用手册》。今年1到8月,全市共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1.32亿元。靠前服务、主动服务,成为惠企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