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哥
昨日,一篇《不负青山不负人》的反响报道在株洲日报刊发,这只是株洲日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兴调查研究精神,推出《问道·求解县区高质量发展》大型调查报道的一个缩影。从8月22日至今,株洲日报积极履行党报职能,积极策划调查报道。调查报道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扎实采访,深刻剖析株洲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短板和主要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反响报道,聘请专家对县域经济“望闻问切”,逐个“把脉”,指明发展路径。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畅谈读后感受,社会各界也是各抒己见,持续关注这个话题。
无独有偶。不久前,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分赴醴陵、桃江、古丈三地,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随后,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又在长沙召开,浏阳、衡山、津市、永兴、溆浦5县市,作为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优秀生”,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富,国家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道必答题,也是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必选项。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何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笔者认为不妨从3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认识。发展县域经济,中央省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说拥有“尚方宝剑”,县市领导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抱定“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集中精力抓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攻,必能干出一番业绩来。假若患得患失,没有责任担当,一味地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仅县域经济难以出彩,其行为恐怕也容易被人诟病。
二是差异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本地实际和自身优势,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县域经济才能实现“百花齐放”。若不因地制宜谋发展,势必会造成水土不服,难以落地开花结果,其结果可想而知。炎陵黄桃就是坚持“生态立县”释放的红利,如今成为山区村民的共富果,还带动了全县六分之一的人在家门口就业。
三是开拓创新。县域经济发展,关键靠产业。不论农业,还是工业,没有哪个产业是“永动机”,可以一劳永逸。只有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思路,不断地延链补链强链,才能释放新的强劲的经济动能。如茶陵的电子信息产业、攸县的化工产业、渌口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如今正在茁长成长,成为株洲县域的主要经济支柱。若没有开拓创新,招商引资,全力培育,想拥有今天的产业形势,恐怕很难。
百舸争流,分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上级有精神,媒体造氛围,县域有需求,振兴县域经济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