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谢力峰 刘晓聪) 广袤的农村大地,一笔笔惠农补贴资金的流入,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守住了百姓‘钱袋子’,就挺起种粮‘腰杆子’。”攸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分粮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纪委监委“三湘护农”工作安排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动真碰硬推进五项惠农补贴资金自查自纠,确保惠农资金稳稳落进老百姓的口袋。
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五项惠农补贴异常数据核查1913条,收缴违规发放资金73.3万元,报告县纪委核查问题102条,确保了惠农资金“颗粒归仓”。
寻根问底找“病灶”
“你们村的惠农资金申报发放程序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日前,在攸县江桥街道杨木港村,驻场工作组通过看资料、听反映等方式,开展五项惠农补贴资金监督检查。
早在今年5月,攸县就召开了农业农村五项补贴资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对2015年至2022年五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申报等环节进行自查自纠,对个人或集体违法违纪,政策落实不规范、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匹配等现象,动真碰硬、抓实整改。
该县详细梳理惠农资金“有哪些”“有多少”“归谁管”“怎么发”等基本情况,罗列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5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政策标准,对2015年以来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全面“大起底”。
“我们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检查模式,对照清单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全覆盖“大排查”,到村到户查找问题;同时发挥智慧监督效能,通过资金发放数据比对、查阅“四议两公开”公示记录等核准惠农资金发放,确保驻点检查工作落实落细。”攸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长力说,寻根问底找“病灶”,攸县还充分运用“驻场解剖麻雀”工作法,成立4个工作专班定期到一线开展业务指导和现场抽查,将力量传导到基层。
问题导向开“药方”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给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但攸县不少村组还有一部分公田,这笔资金流向了何处?
经过核查,属于公田的补贴资金大多进入村组公账,但仍有一部分不能提供“公田”依据或未及时入村组公账。
对此,攸县全面排查进入村组账户的公田资金,对于借公田之名套取资金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我们已收缴不能提供“公田”依据或未及时入村组公账24人,涉及补贴资金33.58万元。”刘长力说。
问题导向开“药方”,攸县聚焦惠农资金发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清单交办形式压实相关单位整改责任,迅速落实立行立改。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组织开展惠农补贴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回头看”,跟进督导销号,核查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
同时,该县让“驻场解剖麻雀”式工作法成为常态,紧盯信息采集、资料申报、审核批准、资金拨付等重要环节,督促行业部门加强对乡镇(街道)业务站所的监督指导和培训,做到坚持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不截留、不挤占挪用。
纪检监察组织强化执纪问责,对伸向农民“钱袋子”的“黑手”严查快办。据统计,今年以来,攸县共核查五项惠农资金自查自纠问题102条。
“只要敢动惠农资金这块‘奶酪’,不论数额多少,都要严惩不贷。”攸县副县长邱铁勇介绍,下一步该县将抓实问题整改,健全长效机制,将整改问题“回头看”作为开展“惠农补贴资金”、“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拒绝惠农补贴资金“跑冒滴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补贴政策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