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专家在严塘镇湾里村义诊。陈洲平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明朝茶陵籍宰相李东阳,“高才绝识,独步一时”,在其主持下,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第一个以籍贯命名的诗派——茶陵诗派,文史留名。
青年毛泽东,三进三出茶陵城,缔造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让这个湘赣边重点县、模范县彪炳党史。
“站C位”,无论是战略布局,还是内心呼喊,茶陵人向往已久。
然而,云卷云舒,抱负始终未尝如愿。即便近年来茶陵多次提出打造湘赣边中心县,发力建设湘赣边界交通中心、特色产业集聚中心、文化旅游休闲中心、现代服务业暨商贸物流中心,距离“中心县”的目标仍有不少距离。
论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偏居一隅、底子薄弱的茶陵,目前似乎与中心县难以匹配。
但写在《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蓝图,谁能断定这是“达到不了的远方”?
道不尽的厚重
看得见的短板
厚重的人文历史,时常令茶陵人骄傲。
洣水河畔,矗立着一段沧桑的古城墙,脚踩青砖,手拂垛堞,仿佛见到先人们不畏艰难、热火朝天筑城的场景。不远处,昂首而卧着一座南浦铁犀,历经近800年风雨,已升华为茶陵人的精神图腾。
素有“一州形胜雄三楚,四相文章冠两朝”美誉的茶陵,是“中华诗词之乡”,其中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茶陵一中旁边的进士长廊、洣江书院更是彰显了茶陵的古老文化底蕴。
1927年,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就诞生在洣水之滨的那栋小屋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5万多茶陵人为革命前赴后继,英勇献身,正式追认在册的烈士有5301人,授衔的将军有25人,茶陵被誉为“将军县”,还有红军村、“湖口挽澜”旧址……茶陵也纳入了全国第八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的重要节点。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在株洲所有县区中,茶陵的文化家底最为厚重。
然而,尴尬在于,如此领先的先天文旅优势,在文旅消费一路高涨的今天,茶陵并未分得太多蛋糕。
背后原因,令人叹息。
红色景点未连成线,经营开发乏力。外地游客来茶陵,大多是去工农兵政府旧址、红军村,其他景点很少去玩,这种“蜻蜓点水”的旅游,只把茶陵当做中途站,不会住宿,未能拉动经济消费。
红色资源未加整合,动能未能转换。茶陵档案馆中珍藏着100多首不同时代的红色歌谣,那是五十年代起,经过党史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抢救、搜集、整理、采写的心血之作,可惜被束之高阁。
此外,茶陵湘剧团是全省仅存的两个县级剧团,其作品可圈可点,如《洣水魂》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如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云阳壮歌》。与之相对的是,却缺乏类似《韶山印象》《沂蒙印象》等标志性实景歌会。
“红色旅游取消门票收入后,主要靠国家、省财政资金投入,投资渠道和投资量有限,诸如‘湖口挽澜’遗址、陈韶旧居等红色景点,修复缓慢、陈设单调,没有看点。”茶陵一位政协委员直言不讳。
除了文旅外,交通区位是茶陵打造湘赣边中心县的另一大优势。茶陵境内有醴茶、衡茶吉两条铁路,衡炎、茶常、武深、泉南4条高速公路,G106、G322两条国道,融通湘赣闽,连贯湘桂粤,是株洲唯一既有铁路客货运站的县。尤其是2014年开通的茶陵南站,是湘赣边的三等站,等级较相邻的攸县站、炎陵站要高。其交通区位在湖南与江西交界的县市区中优势明显,与醴陵、浏阳、平江难分伯仲。
早在2012年,茶陵提出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再造新区的打算,南站新区列入了当年建设项目规划方案:以火车南站广场为中心,按照“同心圆”结构,周边规划建设商贸、物流、商务、娱乐等产业集中区,开发建设再造一座茶陵新城,打造湘赣交通枢纽和商贸“新贵”。
诚然,这样的战略规划具备一定前瞻性,但现实是,经过茶陵南站的车次不多,客流量不大。新区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周边商贸、娱乐等设施缺乏,联通县城公共交通较落后。
有权威人士透露,早些年,为了将老火车站打造成湘赣边铁路物流中心,茶陵煞费苦心,赴醴陵、赣州等地考察,与铁路部门反复沟通,后不知为何,项目“夭折”,没有下文。
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峦、岩、泉、瀑俱全,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早些年提出创建5A景区,至今仍在路上。
高峰有了
高原在哪
打造“中心县”,归根结底要把产业基础筑牢,否则无异于水中捞月。
先看传统农业。1995年,界首镇独岭坳大溪文化遗址被发掘,出土了若干粘有水稻颗粒,说明早在7000年前茶陵就开创了农耕文明、稻作文化,直接将株洲地区先民人工栽种水稻的时间前推了至少2000年。
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茶陵召开全国现场交流会,2700多位嘉宾参观学习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经验。如今,茶陵拥有3家国字号龙头企业,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是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冷链仓储全国示范县,今年还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然而,从全县层面看,茶陵农业依旧难以跳脱出“有高峰没高原”的现状。
“茶陵农业有一些特色亮点,具备了迈向农业强县的条件,但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品牌建设也不强。”县委书记邓元连清醒地意识到,并在今年的三级干部会议上直言不讳。
“茶陵三宝”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悠久,声名远扬,但产业链条不长,品牌建设乏力,缺乏规模生产,仍是“小打小闹”。
作为全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县,历史上的云雾茶、六通庵茶、花石潭茶享有盛名。为了做大做强茶叶产业,茶陵喊出了“千年国饮,始于茶陵”口号,然而不论市场份额,还是知名度,与相邻县市仍有差距。
前些年,招商引资打造的“中国名茶汇”项目,期望集聚茶类顶级知名品牌,构建“茶叶知名品牌展示及交易中心”。然而十年过去了,如今沦为餐饮区,茶叶品牌店屈指可数。
为湖南人所熟知的“茶陵黄牛”,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仅一家公司在经营,且处于初加工阶段。
2020年落户的湖南果月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果蔬冻干加工为主的企业。公司创始人付正德告诉记者,落户茶陵是看中了当地丰富的果蔬资源,但如今本土产品供应份额仅占40%,究其原因是规模化种植程度低,供应稳定性差。
再看工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喷灌机是茶陵工业的一张闪亮名片,远销东南亚和非洲。
改革开放催生的茶陵经开区,起初功能定位模糊,“揽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建材、食品、服装等,产业可谓五花八门,园区面积不大,后经过调整梳理,腾笼换鸟,确定以电子信息、高端服饰两大产业为主,结束了曾经混乱无序的产业发展模式。
它也有着中部小县园区的“通病”,即科技含量不高、大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产业链条不长。
醴陵经开区有321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了144家。而茶陵经开区现有企业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仅4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仅1家。
制约因素依存。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园区供地成了难题,新园区基础设施有待改善、老园区企业安置不合理制约发展、园区腾笼换鸟难度大……相较于已成规模、具有特色的三园区,一、二园区发展更新和发展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最开始我们落户在茶陵经开区二园区,一年后厂房就不够用,只好再次搬迁到三园区,期间设备搬迁、新厂房装修等工作麻烦。”一位电子信息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
聚集效益欠佳。“终端产业链,才是产业聚集的引力核心,才是创新的高地。”茶陵经开区相关人士说,相比浏阳的烟花、醴陵的陶瓷,都是终端产品,能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园区企业多是电子信息零部件生产企业,配合度较低,聚集效应差,科技创新也不高。
去年,茶陵县吹响了打造“三个高地”的号角,县委县政府将目光聚焦于央企,借助其力量“打造欠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试验区”,先后与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机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多次邀请央企专家园进园入企把脉问诊,期望推动产业升级。今年促成了3个县域企业与央企合作,攻克了石墨烯发热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微网储能353KWh系统、大载重无人机轻量化设计等多项科研难关,开创了“央企带县企”合作新模式。
不可否认,携手央企谋发展,为茶陵园区企业注入了新动能。可是,园区根基较弱、沉疴较多,且与央企合作时间不长,县域企业能否满足央企的要求,加强配套,还有待观望。
医教文体
写好“出圈”启示录
中心县,需要“人气”。这些年,茶陵在“人气”方面下足苦功。
打造湘赣边高人气文旅集散中心、高水平医疗中心、高品质冷链物流中心“三个中心”,推动四个街道融城等举措,剑指湘赣边新城。
其中,医疗中心功能初见端倪。2021年开始,茶陵县级医院“联大靠强”,先后与湘雅医院、省人民医院等联手打造医联体,借助省级医疗力量提升医疗水平,获得居民一片赞誉。
吊诡的是,近两年茶陵三家公立医院的接诊数据显示,来茶就医的其它湘赣边居民仍不多,原因何在?
“来茶帮扶的医生不多,看病不一定能挂上专家号,且医疗设备比省里差,所以我更愿意去湘雅医院做复查。”去年,在湘雅附二医院做过甲状腺切除的王莉,如今每季度去长沙做复查。
“合作期限5年,想培育医疗高精尖人才,时间恐怕不够,我们只能将重心放在提升医疗规范化水平上,这才是医疗发展的基础。”湘雅医院第三批进驻茶陵医疗队队长、普外科专家贾泽明说,后续期望通过更深合作提高县域医疗水平。
医疗之外,就是商贸,而这,更是茶陵人心中的痛。
工业品市场是茶陵最大的综合市场,基础设施不全、场地狭小局促、功能配套欠缺、物流服务落后。这个小有名气的市场,难以吸引更多的湘赣边居民前来购物。
如何改变窘境,茶陵一直在尝试。2018年,在洣江街道打造新农·湘赣农产品批发市场,计划建设湘赣边干辣椒集散中心,但项目投产日期“一拖再拖”,至今仍未运营。
去年,居然之家茶陵店开业运营,100多个国内外大品牌入驻,然而一年过去了,生意不温不火。
“周边配套不足,不是复合型商业综合区,物流配送也不方便,也担心产品售后服务。”近日,从外地来茶陵探亲的刘女士逛完商场后,遗憾地说。
除了医疗、商贸,文旅发展也有些疲软。云阳山创建5A景区没有实质进展;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农村旅游项目得不到维护,民宿开发“养在深闺无人知”,如大龙村、春风村等地民宿建设一言难尽。
祖庵家菜,是湘菜千年脉络中重要的分支,央视曾以《茶乡访古 湘菜寻源》专题报道。早些年,为了弘扬这份产业,茶陵出台过文件,举办过祖庵美食节,评选过祖庵家菜示范店和名厨师,如今祖庵美食节停办多年,难觅踪影。
茶陵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茶陵一中曾是省立二中,其打造的“二级教学辅导法”,曾风靡一时,吸引省内外学校纷至沓来参观取经。由于诸多原因,近年来,茶陵教育有点式微,不少生源外流。
好在县领导和教育部门意识到了这一窘境,多方发力,靠大联强,期盼重振雄风:茶陵一中与华中师大“联姻”,打造优质生源基;茶陵职专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促进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但效果有待观察。
茶陵是体育强县,获评全国体育先进县,还多次被评为全国基层群众体育先进县,尤其是举重、田径项目,其选手多次代表国家省市参赛获得过不少荣誉。近几年,“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奖赛活动有声有色,在全国多次获奖。体育工作也不乏创新之举,如聘请体育老师作为指导员,深入基层体育场所,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居民,提升幸福指数。
可遗憾的是,大多赛事很少邀请外地选手参赛,影响未“出县”。
千年茶陵,何时建成“湘赣边中心县”,人们期盼着、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