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良正在街头打扫卫生。记者/姚时美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姚时美
通讯员/王盼
环卫工人被誉为“城市美容师”,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为擦亮株洲文明城市的底色一直默默奉献。这些本就家境不富裕的环卫工人们,不少是因病致贫的困难人员,甚至还有残疾人,是我市慈善事业重点关注人群之一。罗国良就是得到市慈善总会救助的一名困难环卫工人。
夫妻双双残疾,家具都是捡来的废品
一件环卫马甲,一双解放鞋,是罗国良每天在街头工作的醒目“装备”;天元区马家河街道高塘小区门口的马路,是他每天清扫的区域。
10年前,罗国良成为一名环卫工人。
他说自己天生舌头短,口齿不清,加上文化水平不高,找工作非常困难,加上妻子是一名智力残疾人士,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顾,只好在家门口谋一份工作维持生计。
他又说自己充满感激:“像我这样的残疾人,能被政府部门照顾在家门口做环卫工人,是不幸中的万幸。”
罗国良的家,摆放在客厅的沙发多处开裂、脱皮,已经10年未更换;在卧室的角落里,破旧的书桌、杂物柜表面斑驳陆离,这些都是罗国良捡来的废品。
罗国良告诉记者,因收入低,他根本没有能力添置新家具,只能捡来一些别人不要的旧家具将就着用。
拿到困难环卫工人救助金,他倍感温暖
感叹生活艰辛的同时,罗国良也对生活充满希望。他和母亲算了一笔账,他每月有2000元工资,母亲有2000多元养老金,妻子每年有1000多元残疾补助,这些都得益于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我们这个班组有20人,每年上面安排的困难救助,都会给罗国良。”班组负责人说。
去年,罗国良拿到由市慈善总会发放的4000元困难救助金,至今仍难以掩盖高兴:“这笔钱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用来给母亲买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原来罗国良的母亲年事已高,身患骨质增生、心脑血管病,每月吃药就得2000多元钱。
环卫工作是一项造福于民的事业,事关城市整洁文明,让环卫工人活得有保障、有尊严,同样是一项重大事业。
作为困难环卫工人救助工作的重要补充,2020年起,市慈善总会连续三年对困难环卫工人开展专项救助活动。累计向我市460名困难环卫工人发放救助金2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