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政绩观偏差 树牢正确为政导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朱理平

    政绩观是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了干部所思、所想、所行,说“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丝毫不为过。

    这两年,市委针对政绩观偏差带来的政治生态严重污染、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等问题,果断亮剑、攻坚克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照省委要求,还存在一些偏差,需要进一步扭转。

    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当前株洲要进一步扭转的政绩观偏差,包括进一步扭转重显绩、轻潜绩的功利主义;进一步扭转不抓经济抓填表,一门思想在数据上“想办法”“造业绩”的速度情结;进一步扭转不会算账、盲目上项目,不顾风险、违规乱举债的不良习惯;进一步扭转只重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模式;进一步扭转凡事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不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只想机械执行、不想开动脑筋的惰性思维;进一步扭转不顾客观规律、不管实际情况,调研走过场、决策拍脑袋、落实翻烧饼的漂浮作风;进一步扭转部门“授责留权”导致基层反复填报表格、多头接受检查、处处被迫留痕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扭转见到任务两手推、碰到困难绕着走,不愿、不敢、不善担当的“躺平”心态。

    纵观上述需要进一步扭转的政绩观偏差,无论是功利主义、速度情结、不良习惯、粗放模式,还是惰性思维、漂浮作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躺平”心态,它们或多或少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这些偏差产生的原因,既有思想认识的差距,又有能力作风的问题,还有干部价值观的异化,长期不纠正、不扭转,带来的必然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上的“落差”和服务人民群众上的“温差”。

    必须清醒地看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偏差的政绩观”已经不能再带来任何政绩。

    “大搞房地产”模式已经行不通,发展必须依靠实体经济支撑;必须“用在刀刃上”的有限财力,降本增效是唯一出路;“数字出官”失去“市场”,经济发展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所谓“大项目”,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不专业、不符合实际的决策,再怎么推也推不动;下面的“一根针”,已经串不起上面的“千条线”;不进则退的区域竞争,宣告了“躺平”不能赢。

    进一步扭转政绩观偏差,就是要回归为政本质和初心,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株洲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坚持长期主义、摆脱机会主义的发展思路,推动城市核心竞争力加速回归。我们看到,先进制造业发展日新月异,幸福株洲更加可感可得,人心更齐了,信心更足了。但是,地方发展的成功绝不是靠一年半载、三年五载的坚持。在长期的奋斗与坚守中,任何阶段、任何时候的政绩观偏差,带来的损害都是巨大甚至是“毁灭性”的。我们必须在扭转政绩观偏差中,坚定树牢正确为政导向,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过程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决心和意志,扎扎实实、老老实实干好每一件事。

    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是时代之问,也是发展之问。如何以正确政绩观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广大干部必须答好的考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