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平
8月底,湖南省印发《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协力协同行动”等;9月初,伴随着首开式举行,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两件省内大事结合起来看,跳出株洲看株洲,我们会发现:于株洲而言,进一步加快产业创新发展,正迎来重要机遇窗口期。
产业创新,株洲不仅不陌生,还很亲切。作为工业重镇,建市70余年来,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的株洲深谙产业与创新结合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厂所结合”优势,株洲的工业才能历经数十年发展而不衰退,反而“历久弥坚”。
然而,创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时期的产业创新则更加艰难,且一定是更加市场化、国际化的创新。正如华为公司任正非所言,“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的。”要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就要不断向基础科学挺进,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作为株洲而言,我们当然不乏支撑创新的勇气甚至企业、技术和人才,但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仍需融入区域发展、全国发展乃至世界发展大格局之中。
不容否认,目前,长株潭三市产业协同尚不够有效。比如,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虽然总体上各有特色,但产业链上的分工仍然不够清晰,部分产业同质化竞争较大,产业特色化、差异化不够等。有鉴于此,上述三年行动计划不避讳问题、不回避矛盾,明确提出了引导产业差异化布局,在株洲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发展壮大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家级产业集群,力争产值过千亿元;积极争取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先进陶瓷等产业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加快北斗应用、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高分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
这是对三市产业发展优势的再确认。以株洲为例,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的株洲产业主攻方向,实际正是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3+3+2”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近2年来,株洲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产业竞争力、时空竞争力、治理竞争力提升有目共睹。事实证明,我们所选择的路是对的,省里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再明确,是对株洲发挥优势、坚持特色、尊重规律、踩准节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力支持。
明确了差异化的产业布局,并不代表接下来就是各干各的,相反创新协作显得更加可行且紧迫。比如,在促进产业配套协作方面,省里已经明确提出,要提升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在长株潭周边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就近配套的特色专业园区。在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共建方面,提出了支持中车株机等创新龙头企业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这些,于株洲产业创新而言,无疑都是重大利好。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有“当仁不让”的综合实力。但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株潭这三个“CP”有着“合则两利”共同愿景。省里也已经将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作为打造长株潭全国重要增长极的重大举措。认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放下执念,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真正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早已明确的方向:在产业发展上,坚持错位互补、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主动加强与长沙和湘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联盟的对接合作,共同打造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为主的世界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