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准”度:神奇陀螺“上天入地下海”不迷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如 胡乐

    【中国视角】

    如何让卫星飞得更稳?让船舶跑得更远?

    答案是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好比现代高精度设备的“眼睛”,而高精度的陀螺,如同惯导系统的“火眼金睛”。

    近年来,我国的惯性导航系统已经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石油开发、大地测量、海洋调查、地质钻控、无人驾驶、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并取得长足进步。

    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菲斯罗克),研发的精密级光纤陀螺,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菲斯罗克也是国内最早实现精密级光纤陀螺工程化的民用企业。

    光纤陀螺,是菲斯罗克的拳头产品。作为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的光纤传感器,体积虽小,却能“上天入地下海”不迷路。

    【株洲故事】

    光纤陀螺从低精度到高精度的突破,菲斯罗克花了5年时间。

    古时候,人们外出定位靠指南针,能够判断大致方位,科技发展到现在,精确定位就得靠陀螺仪。

    2016年,菲斯罗克落户株洲高新区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专注于惯性导航这个赛道,深耕精密级光纤陀螺及核心组件、双轴和三轴一体光纤陀螺、光纤惯性组合、核心成环装备等产品的研发。

    “过去,光纤陀螺的精度有限。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装备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精密级光纤陀螺,都有迫切的需求。”菲斯罗克董事长李慧鹏告诉记者。

    光纤陀螺和机械式的传统陀螺相比,具有重量轻、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真空、抗辐照等诸多优点,现阶段,光纤陀螺系统朝着小型化、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光纤陀螺虽小,却集成了光、机、电等诸多领域高精尖技术,方寸之中尽知世间动态,在航海领域被誉为“定位神器”。

    菲斯罗克是如何实现光纤陀螺从低精度向高精度跨越的?

    “器件要改变,生产装备要提升,工艺也要升级,检测手段和检测条件也要改变……经过一系列升级迭代,在大量测试后,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李慧鹏坦言,“我们的产品不允许有瑕疵。”

    因为技术含量高,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任何一个细节、环节都不能出错。技术有难度,生产有难度,工艺也有难度。没有“作业”可“抄”,菲斯罗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自主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17年前后,是菲斯罗克最艰难的时候。“没有名气、资金紧缺、市场还没打开,产品稳定性还不够……”李慧鹏和团队坚信产品研发无捷径,只能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2018年,菲斯罗克抓住了一个机会,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攻坚克难,完成了当时看来难以完成的产品,并如期交付,在业界成功“出圈”。

    专一隅,破一域。菲斯罗克仅用6年时间,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量产高精度光纤陀螺及组件的民企之一。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产品过硬,才能行稳致远。目前,菲斯罗克为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不同类型的光纤陀螺模块、光纤陀螺、光纤惯组等产品。

    菲斯罗克非常注重研发投入,每年自筹经费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立项,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保持领先。

    “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已经成为陀螺发展的主攻堡垒。”未来,菲斯罗克将研发模块化陀螺、集成光学陀螺等新产品。李慧鹏说,赛道不变,研发新一代惯性导航,朝着更高精度和可靠性、更小体积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