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喊渴” 融资如何“解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喜张) 银行有钱放不出,企业缺钱没门路,如何解决?如何让银行愿意贷,企业容易贷?9月1日,市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召开案例大讨论,聚焦“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邀请相关部门、市县“三高办”、企业代表与会,共同为小微企业“解渴”支招。

    为何“喊渴”?

    从事纳米级芯片外延衬底研发的湖南中豪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期依靠创始团队自筹资金,随着量产阶段来临,资金还有较大缺口。公司董事长林枫现场“喊渴”:“暂时不希望资本进入,但银行贷款又受困于抵押物问题。”

    从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的湖南创芯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也感觉“饥渴”。公司董事长刘新平说,制造业是重投入行业,回报期长,但由于疫情放开后,行业内卷严重,企业经营报表不好看,很难在银行融到资金。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小微企业体量虽小,但贡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却一点都不小。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有各类经营主体42.11万户,其中企业10.6万户,小微企业占比达99.1%。

    近年来,我市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加码,多项典型经验做法受到省政府表扬激励及经验推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融资现状同实际需求仍存在差距。

    在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主观评价中,我市参与调查的6281家企业中有76.3%提出有融资需求。一季度,市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要素保障组对全市182家小微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显示,有88.9%的企业希望获得资金支持。

    不缺银行,也不缺政策,为何很多小微企业“饥渴难解”?

    市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要素保障组刘宸毓说,从企业自身来看,有三个制约因素:一是规模小,积累少,较难提供有效的抵质押担保;二是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透明度差,信用状况较难给予客观评判;三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业绩不够稳定,发展前景较难评估。

    从银行角度来看,有三个现实困难:一是由于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小微企业大部分的融资需求依赖于银行信贷,融资压力集中于银行体系;二是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小微企业贷款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加重银行谨慎放贷;三是不良贷款的核销政策比较严格,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何“解渴”?

    如何帮助小微企业“解渴”?

    “大部分小微企业规模小,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科技创新组刘牡艳建议,在优化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更要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可以由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等组建专业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团队。

    “小微企业想从银行把钱贷出来,要学会包装。”开放组刘甜建议,以项目的形式包装产业,把方案、可研报告拿到政府立项、评级,这样主体由“审公司”变成“审项目”,项目可行,银行也好过审,小微企业也就更容易获得融资。

    市场主体培育组唐梦蓉认为,银行不敢贷,企业贷不到,关键在于银行害怕贷款风险,所以提高了放贷门槛。她建议,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方面发力:企业要努力让自己达到贷款条件,金融机构要提供简洁便利的服务和多样精准的金融产品,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机制。

    指挥部搭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工作专班成员、“金融超脑”项目建设负责人刘亮表示,将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出发,积极推动供应链融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抵押担保、数据融资等五大类融资产品的创设,进一步探索和推广订单、仓单、应收账款、保单质押等融资创新产品,满足个性化融资需求,让小微企业总有一款产品“贷得到、用得上”。

    他还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发挥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引导合作银行降低申贷准入门槛和豁免抵押、担保等增信条件,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同时,强化信用环境建设,引导广大小微企业注重信用建设,珍惜信用。对恶意欠款、借而不还的企业负责人联合惩戒到位,营造良好诚信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