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怎么吃海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古时候,由于交通不发达,只有沿海地区的人们,或者自己亲自去海边,才能吃到真正的海鲜。对于内陆的人们而言,吃个虾米、海带、紫菜,就算海鲜了。在这样的情况选,古人们对于海鲜都有什么看法,在历史上又有什么记载?

    鲍鱼

    鲍鱼古称“鳆鱼”,又叫“镜面鱼、九孔螺、明目鱼”。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卷九记载:“鳆音扑,入声,今人读作鲍”。在古语中“鳆”和“鲍”的读音相似,久而久之,人们就称其为鲍鱼。

    《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事将败,悉不下饭,唯饮酒,啖鲍鱼肝”。曹植在悼念曹操时,也提到曹操生前喜食鲍鱼。苏东坡在尝过鲍鱼后直呼:“好巴适!”由此看来。鲍鱼自古以来就是顶级的食材。沿海的人们抓到鲍鱼后,直接生吃或者白灼。

    古代地方官员历年要向朝廷进贡,带去新鲜的鲍鱼是不可能的。把鲍鱼晒成干,这样不容易变质,能禁得起长途跋涉。鲍鱼干的做法也多样,有红烧、捞饭、捞面、红烧、虫草炖、豉汁蒸、蒜茸蒸、鸡汤煲等。

    牡蛎

    被称为“海中牛奶”的牡蛎,一般都亲切地称“蚝”。

    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典籍里记载了其药性。沿海居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生吃,或者蒸,烤。这可是“大补”的食材。在广东、福建等地,有把牡蛎的外壳贴在墙上的,若是有贼人来,划他个头破血流。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蚝宅”!

    鱼翅

    鱼翅又称鲛鱼翅、鲛鲨翅、沙鱼翅、金丝菜等,是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制成。古人称鲨鱼为鲛鱼、鱼昔,也写作“沙鱼”,更有吞船、吞山的外号。古人捕捞工具简单,能抓到这样凶猛的动物,非常不易。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鱼翅:“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明宫史》也有明熹宗喜欢食用鱼翅、燕窝、蛤蜊和鲜虾等多种原料制作的“一品锅”的记载。

    最早享用鱼翅的是渔民,渔民出售鲨鱼肉,将留下鱼鳍自己食用。商人发现有利可图,从渔民手中收购,鱼翅才渐渐推广。现在捕鱼作业有各式各样的器材,在海上,基本上抓到鲨鱼,割下鱼翅,直接扔回海中。

    现在,公益广告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观念日益普及,大家对鱼翅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鱼胶

    鱼胶即鱼鳔(辅助呼吸器官)的干制品,富胶质,故名鱼胶,也称鱼肚、花胶。

    用黄唇鱼的鱼鳔所制成的花胶十分珍贵,被疍家人视为传家之宝。

    《旧唐书·突厥传上》:“(颉利)为大恩所挫,於是乃惧,仍放顺德还,更请和好,献鱼胶数十斤,欲令二国同於此胶。”从中医角度,鱼胶极有滋补食疗作用。

    《齐民要术》里不仅有汉武帝喜欢吃鱼胶的描写,还有详细的鱼胶的制作方法。

    鱼胶成为贡品是在在唐代。《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吴郡(今苏州市)每年贡“压胞”七斤。民间也有武则天年幼偷吃了“皇帝鱼”的鱼胶,后来称帝的传说。

    鱼胶具有补血、止血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妇女生产的时候,家人就会拿鱼胶给她们补一补。上等的金钱胶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更被人们称为“救命胶”。

    如今交通便利,保存技术也完善,只要人们愿意,足不出户就可以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海产品。

    文章来源:“唐500说”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