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识别和面对青少年抑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通讯员/汤利红) 日前,株洲市三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收治了一位13岁的病患小可。

    小可今年初三了,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被同学取外号后逐渐出现不开心、难过,不开心时还会咬自己的手。进入初中后,和父母吵架或者跟同学闹矛盾的时候心情不好会发脾气、骂人、摔东西,手臂上经常有多处划痕,原来喜欢画画现在也提不起兴趣了,也不愿意和原来的好朋友玩了,伴有睡眠差、没胃口等情况。久而久之小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精神状态也不佳。家长对小可的变化却只认为孩子在叛逆期,并没有及时干预,差点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经干预,原来那个快乐的小可回来了,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和父母关系缓和了,饮食睡眠改善了,愿意和同学交流了,并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株洲市三医院精神科医生表示,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急需重视,尤其青少年抑郁,需要早发现早干预。

    家长该如何识别和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当孩子发出以下预警信号时,家长应该及时接收和注意。

    1.心事重重、愁眉苦脸。青少年的需求得到满足,或很多事情都能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表现为不开心和痛苦,无任何喜悦之情。

    2.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青少年抑郁发作时,最常见的状况是情绪波动大、心情糟糕、暴躁、易怒,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乱发脾气、摔门、砸东西、大喊大叫等,而这些往往都被简单地归为“叛逆期”的表现。

    3.学习能力下降。在初期有的能勉强维持学业,但之后逐步会感觉力不从心,最后对什么都没兴趣,会不断否定自己,总是感觉很累,会要求父母换学校或班级。此时身边的人往往会觉得青少年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这么懒,学习也不努力,久而久之孩子嘴边经常会说“我就是个失败者”“我怎么也赶不上去了,我没办法交代了,活着没用”等话语。

    4.反抗父母。孩子在青春期前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后,不但不和父母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对立。

    5.伴有躯体不适。青少年抑郁发作时常表示头痛、头晕、胸痛、腹痛、胃痛、荨麻疹等身体方面不适,但检查也没发现病变。睡眠饮食也出现问题,不少家长也反映孩子晚上不睡白天不醒,放假能睡到下午四五点。抑郁的青少年往往食欲也会改变,没胃口,甚至一整天不吃东西,体重下降明显,也有部分青少年会暴饮暴食导致肥胖,而睡眠饮食出现问题也会加重其情绪和认知方面的困难。

    家长如何面对青少年抑郁发作

    1.提供接纳、支持的家庭环境。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而作为还没独立的青少年资源较少,在面临学业压力、睡眠不足、家庭矛盾、同伴关系变动等状况时,往往在较短的自主时间内很难很快找到并实施适合他们的缓解痛苦的方法,此时需要的不是会说很多的道理,而是适度、用心地去倾听,去接纳。

    2.直面现状、拒绝自我耻辱感。面对心理问题时,不仅是家长可能会回避、羞耻,很多青少年同样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吃药、在做咨询,觉得就是被贴上了有病的标签。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直面问题,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3.寻求专业治疗,早发现早干预。“他怎么可能会有抑郁,他一直很积极”“好好的孩子怎么就这样了”。带孩子就诊时,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然而,孩子反馈存在痛苦时间已经不短了,甚至有六七年了。一开始往往是出现频繁发脾气、迟到、早退、莫名其妙哭泣、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等表现,家长此时需要警惕,这可能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株洲市三医院精神科医生提醒,轻中度抑郁的青少年可选择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寻求家校合作,跟孩子一起找到解决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会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如果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请带孩子前往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药物和心理等方法进行系统治疗,必要时考虑住院治疗。在整个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与孩子长期共同努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