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机关干部正在学习《问道》报道。 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军) 8月24日,本报刊发《攸县,一座资源小城的转身忧思——株洲县区发展大型新闻调查之二》,直面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现实困境,探讨经济强县转身的方法路径,求解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自我加压显担当
当优势逐步转为劣势,攸县并没有慌乱,而是重新审视自身,拿出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在深刻反思和激烈碰撞中寻找出路。
“迈向高质量发展,攸县今后靠什么当家?唯有产业。”攸县县委书记李鹏程掷地有声地说,这几年攸县打响了“三大会战”,开展了“六大行动”,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逐步扭转了煤炭产业一枝独大的局面,构建起了以高分子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和绿色建材为代表的“一主一特”产业格局,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风清才能气正,气正才能心齐,心齐才能事成。攸县县委班子把净化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肃流毒、纠“四风”、正生态,凝聚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经济转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唯有不断进取,多栽树,少乘凉,厚植'一主一特'产业基础。”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武挪强说,朝着产业强县、富美强县、财税强县的目标阔步前行,需要抓住作风建设和能力提升两个牛鼻子,攸县先后出台一系列干部考核条例,重拾信心与勇气,自我加压推进思想变革、效率变革,如今站在风清气正的新起点,让全县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与前途。
“今年上半年大家都说招商投资压力大,但我们还成功签约引进了1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投资20亿元的松井新材料还是全县首家民营上市企业。”攸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力说,“腾笼换鸟”靠的是好的营商环境,攸县实行县级领导“三联三包”,“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干部联企,“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系列行动,拿出了真心实意、拼尽了全心全意。
下了苦功夫,自然有回报。攸县营商环境工作连续两年获评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对外形象有了明显的改变。今年株洲市打造“三个高地”一季度竞赛评比,攸县获得6项荣誉。
破釜沉舟振雄风
当前,大兴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方能直面问题,敢于亮剑,增强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和行动力。
“老资源县转型,最重要的是干部转型,要把精力放在解决矛盾、搞好服务、提高效率上。”“《问道》这组报道做得真好,可以360度了解县区,从过去正视当今,憧憬未来。”“持续专注于实体,攸县园区大有可为。”……网友微阅、可可狐、北风等纷纷在稿件后留言,一时的失落并不能决定成败,攸县人历来敢打敢拼,更应敢于担责、勇于纠偏,找准找实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文章刊发后,学习强国、网易新闻、人民网等予以全文转载,经过二次转播扩大了影响。
近年来,攸县锚定目标、聚焦重点,通过一年起势发力、两年蓄势赶超、三年成势跨越,以破釜沉舟之姿走出强县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今年上半年,攸县净增经营主体908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达90家,高分子新材料、精细化工、绿色建材等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域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朝着百亿目标进发。
“尽管有过挫折和磨砺,但我们找到了发展方向,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攸县一定会更美好。”攸县鸾山镇镇长虞益鹏说,思路决定出路,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当地因地制宜,从地下到地上,退“黑”还“绿”,吃“生态饭”,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型乡镇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只要不躺平、善作为,就能迈出坚定的强县富民步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拨开云雾见彩虹的攸县,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全新景象,相信一个破釜沉舟振雄风的攸县必定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