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江之畔到雪山之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喜张

    通讯员/夏宋平

    扎囊,一个既遥远又亲切的地方。

    遥远,是因为相距株洲3000多公里;亲切,是因为从1995年开始“结缘”,株洲连续29年对口支援,将两地紧紧相连。

    2022年7月,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株洲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简称株洲援藏队)从湘江之畔来到雪山之巅,接力开展对口支援。

    一年来,他们与当地融为一体,把智慧和汗水奉献在扎囊大地。

    下苦功扶持产业

    小县投资多了

    骄阳之下,位于扎囊县的戈壁滩上,一个个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有机蔬果现代化农业基地颇具规模。眼下,正在建设的“绿之源”二期近1万平方米温室大棚里,来自湖南的辣椒品种“湘赢”长势良好。

    产业是发展之匙、致富之源。过去这一年,株洲援藏队立足扎囊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援藏工作的突破口和主战场,着力打造产业援藏“株洲模式”,切实增强受援地区的“造血”功能。

    主动“走出去”,深入华联集团、素白服饰、唐人神等企业调研,探讨在生活陶瓷、藏式服装、农产品等深加工研发、合作模式的可能性;来到醴陵经开区,围绕产业深度合作、区域协同发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赶赴江苏常州,深入西太湖工业园等园区,加强交流合作,开展招商对接。

    精准“请进来”,广泛发动援藏干部人才资源优势,邀请湖南、安徽、内蒙古等地企业到扎囊考察。目前,已有内蒙古粤电集团、安徽金晟达科技、德达医疗等50家企业进藏考察,其中,8家正深度洽谈,中车株机、纳兰生态、小满集团等7家企业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近5亿元。

    为加大援藏项目推进力度,株洲援藏队5次召集相关部门集中会商,一起想法子、出点子,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囊援藏工作组组长、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覃志名说:“我们采取清单化管理,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责任部门、责任领导,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目前,桑耶片区垃圾中转站、扎唐镇村级双语幼儿园、吉汝乡村级卫生室等5个项目有序推进,将于10月底全部完工。

    以真心完善保障

    来藏人才留了

    人才聚,则事业兴。受制于地域、社会发展等因素,扎囊引才聚才存在先天短板。株洲援藏队“对症下药”,在两地探索干部人才“三交”工作,大力推行人才“引进来”“走出去”政策,帮助扎囊破解人才瓶颈。

    今年4月,我市选派了第二批“小短援”干部人才9人。到达扎囊后,“小短援”们完善了纵向贯通、横向覆盖的县镇两级医保服务系统,同步建立了村级医保微信联络群,全面提升了当地老百姓医保业务办理效率。扎囊县的参保人员,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即可办理城乡居民信息查询、参保登记、出具参保凭证等7项业务,省时省力又高效。株洲“小短援”们带来的这一便民服务新变化,让扎囊群众乐在心头。

    援藏人才“引进来”,通过“小短援”“小组团”、短期援藏、考察团入扎等方式,株洲援藏队充分发挥大家在医疗、教育、乡村振兴等领域优势,不断谋新策、出实招;扎囊人才“走出去”,选派扎囊县优秀干部人才前往株洲交流学习,协助培养一支带不走、有战斗力的本地人才队伍。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株洲援藏队与扎囊县委会商达成一致,重点开展“红色教育一批、挂职锻炼一批、跟岗学习一批”等“十个一批”工作,推动群众、学生、干部等多元主体交往交流。目前,已完成11批次共235人。

    扎囊县人民医院方长青是选派往株洲交流学习的医疗骨干之一。“在专业培训中,我接触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方长青表示,将把株洲医院好的作风和先进经验带回扎囊,为扎囊老百姓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用脚步丈量事业

    援藏干部强了

    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株洲干部时刻思考的“援藏三问”。

    带着这三个问题,株洲援藏队8位干部人才跨越3000多公里的距离,攀上雪域高原,扑进对口支援工作。

    到达扎囊后第2天,他们就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农牧民增收、医疗卫生、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深入全县5个乡(镇)、62个村(居)开展考察调研,迅速确定2023年至2025年援藏规划项目盘子。

    “对口援藏工作,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覃志名说,株洲援藏干部应该不断拓宽交往广度,加大交流力度,提升交融温度,把民族团结的大旗扛得更牢,把两地一家亲的接力棒传得更好。

    王晓静加入援藏队伍时,正在和老婆备孕二胎。得到老婆支持后,他又欣慰又心疼。来到扎囊后,这位从事交通工作20年的“老技术”,学产业、学项目、学招商,短短1年时间,就转变成一名符合扎囊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第一次长时间、长距离离开孩子们,唯一的女队员毛莎莎离开株洲时,抹着眼泪和2个孩子告别。她在给孩子们的信中说:“虽然缺氧让我的脑袋反应缓慢,虽然高原季风吹白了我好多青丝,虽然想念你们的情愫常常让我在夜里偷偷流泪,但胸前的党徽告诉我,青春之花就应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湘江之畔到雪山之巅,株洲干部用忠诚和奉献书写新的援藏故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