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出伏后,今年“超长待机40天”的三伏天也正式结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做好养生很关键哦!
从8月20日(出伏)开始到9月23日(秋分),这中间的33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很大、很频繁的时候。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十几摄氏度,也正是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血压、情绪、内分泌等有所影响,所以大家要多多注意,做好准备,健康养生,远离疾病。
●出伏后为何要注重养生?
1.夏季人体消耗大,需要调整
由夏入秋,人们常常感觉疲乏犯困。这是因为经过酷热的夏季,人们身体消耗大,而且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补偿。到了凉爽的秋季,人体各系统发生变化,进入生理性的休整阶段。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养生,很容易出问题。
2.昼夜温差增大,血管受挑战
三伏天过去了,大家不能掉以轻心,气候变化之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不能忽视。慢慢地昼夜温差变大,气温忽冷忽热的刺激下,人体血管受到刺激收缩,血管阻力增大,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最容易诱发一些心血管疾病。
3.易出现腹泻、脾胃失调问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最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如秋季腹泻。
4.出伏后秋燥严重,燥气伤肺
“出伏”时节,秋燥严重,燥气易伤肺,而肺与胃、肾密切相关,容易出现口鼻干燥、便秘、乏力等症状。
5.自古逢秋悲寂寥,影响情绪
从夏入秋,阳光照射逐渐减少。秋季抑郁症的发生和秋天光照逐渐减少有关系。影响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生理节律有关,造成情绪状态紊乱。
6.热邪导致津液流失,易感冒
天逐渐变凉之后,外感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多数是嗓子干、咽喉肿痛、发高烧,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秋高气爽之后,空气透明度增加了,太阳当头照更会有种炙热感。这种热邪,会导致人体津液流失,使得经络流通载体不足。同时,热邪导致津液流失,会加重干燥的状态,口鼻之处黏膜干燥,使得外邪容易进入。
7.出伏后空气中容易滋生霉菌
出伏后,气温逐渐降低,雨水逐渐增多,空气中容易滋生霉菌。应该选择晴天的日子,及时开窗通风,将衣物取出晾晒,有助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出伏后,一定记住这些“不要”!
1.不要太早去晨练
出伏后的初秋时节,温差逐渐加大。有些人夏天习惯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2.不要穿短裤背心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3.不要整夜开空调
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即使要开最好定时,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体内。
4.不要熬夜睡得晚
出伏后易“秋乏”。为了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早睡早起,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一般晚上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
5.不要渴极了猛灌水
出汗多或者秋燥时,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6.不要醒后立即起身
天气逐渐转冷,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7.不要刚吃饱就午睡
季节交替之际,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时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但忌餐后即睡。因为中午温度高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
8.不要暴饮暴食,合理搭配膳食
控制进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油炸油腻食品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不易消化,引发肠胃不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所需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摄入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老法子养生,你也可以试试
1.艾草泡脚
初秋还是闷热,很多人的内热迟迟不能下去,教您一个方法:一把艾草叶,两小勺盐,每晚泡泡脚,连泡一两周,可以很好地退内热,降虚火。
2.没事按一按穴位
居家做做穴位,按摩降服“秋老虎”,帮助强身健体保平安。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防病防燥,可以经常按揉大溪穴和风池穴这两个穴位。大溪穴位于内踝间和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为肾经原穴,属水,可治疗咽中干,口中热,唾如胶等秋燥的临床症状。拇指屈曲放于穴位,按揉2分钟—3分钟,间隔5分钟再行按揉,一共按揉5分钟—10分钟,感觉发酸、发胀、发热为标准,一般每天可以按揉2次,以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该穴主治大风、中风等疾病,为祛风要穴。秋天早晚温差大,容易造成血压差不稳,按揉头颈部,点揉或者按压风池穴大概5分钟到15分钟,可以减缓血压突增。其次,祛燥可按迎香穴养心,防热伤风按极泉穴。
●保养好血管,减少冬天的发病几率
秋天开始注意保养好血管,就可能减少冬天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1. 喝好“两杯水”
① 睡前喝半杯:晚上睡觉时,血流速度减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饮用适量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发生。
② 晨起喝一杯:早晨起床后,身体开始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起床后可以小口喝杯温水,也可防止血栓发生。
2.适量吃香油
香油中富含维生素E,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减少体内脂质的积累,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的效果,从而保护心脑血管。
3. 喝碗杂粮粥
每天喝碗杂粮粥有助保护血管。表皮红色、紫色、黑色的杂粮是花青素的好来源,大麦和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这些物质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帮助控制血胆固醇,保护血管。
本文来源:“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