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产业基础、澎湃的创新活力、优质的生态资源、独有的文化因子是石峰区重塑经济新面貌的重要支点,也是其异于其他区域“腾笼换鸟”的关键密钥。当前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改革破局、产业塑形、环境升级,将上述有利方面整合为系统化比较优势,逐步探索出老工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的“石峰样本”。
一是深化改革,为要素配置腾出“新空间”。只有将改革向纵深推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长中的烦恼”。要强化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突破行政区划屏障和土地空间限制,将要素配置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能级提升等问题通盘谋划。借鉴杭州“特别合作区”的实践经验,实行重大项目用地等要素指标跨区统筹管理,创新收益共享模式,推进不同区域之间、区域与平台公司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合作,大力推进两区融合改革,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和联合攻坚机制,打造更低成本、合作共赢的经济关联体。
二是放大优势,为产业版图蓄势“新动能”。第一,壮大轨道交通世界级产业集群,用好产业链招商、联动招商、乡情招商等方式,进一步发挥龙头裂变优势,梯次培育世界级领军企业、高市值上市公司、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二,瞄准北斗、大数据、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新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完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支持各领域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推动平台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第三,撬动工业文化资源,培育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以长株潭绿心保护与发展为契机,以工业遗产与文化、艺术、娱乐实现高品质融合为抓手,倾力打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性工程。
三是城市更新,为产城融合营造“新气象”。建强环境“硬指标”,方能提升产业生态“软实力”。“硬环境”方面,更大力度、更快速度对田心片区的基础配套建设好、完善好,促进教育、医疗、商场、酒店等公共服务配套资源向片区集聚,打造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相匹配的产城融合示范区;“软环境”方面,不断优化涉企服务,加速形成从项目招引到落地再到企业培育的一站式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