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睿祺、蒋正义在省赛选拔中。 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8月17日,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文昌落幕。此次大赛以“仰望星空 成就梦想”为主题,吸引了来自25个赛区的近3000名学生参赛,围绕航天创意设计、太空探测、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3个竞赛单元及载人航天主题专项赛的9个赛项展开激烈角逐。
来自我市的选手黄睿祺和蒋正义在ENJOYAI“月球探秘”赛项中,一路过关斩将,捧回全国一等奖的奖杯。昨日,记者采访选手及其指导老师,了解大赛背后的故事。
用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
初见黄睿祺,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快到记者面前时,来了一把帅气的“甩尾”漂移。刚刚小学毕业的他,身高已有1.6米,留着利落的寸头,眼神中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比赛,感觉强手如云。”谈起刚刚结束的国赛,小伙子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7月,他和蒋正义的组合在该赛事湖南省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名,成功拿到国赛入场券。数据显示,总决赛前期,全国共有12787所中小学组织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选拔赛。
8月14日,怀揣着对航天科技的憧憬和向往,各路选手在国赛赛场上尽情驰骋、拼搏竞技。黄睿祺和蒋正义看到各式机器人操控自如、运转如飞,各种程序代码运思严谨、使用自如,各类创意设计思路清奇、见解独到,各个团队伙伴分工明确、配合紧密。
黄睿祺说,“月球探秘”国赛一共有两轮,主要是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完成设定的各种指令。
第一天是常规任务,选手需要完成9至10个现场任务,整个比赛过程控时250秒。
“我们用的是EV3的器材,采用模块化设计形式,赛程中要运用各类机械臂。”蒋正义说,针对赛项的固定任务,他们在株洲已经做了多次模拟训练。但实际比赛中,还需要考虑现场的光照,并根据地图的色差不同来进行实际调整。
比如,有一个任务是识别陨石,主办方提供一个旋转的多面陨石,旋转结束后,会出现特定的陨石图案,机器人需要准确识别,回到陨石坑中,寻找出一模一样的新陨石。
“我们为机器人装上摄像头,就好像是一双‘眼睛’。”他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个摄像头跟普通的摄像头可不一样。普通版只有成像功能,但他们的摄像头是指导老师自创设计出来,具有自主学习功能,通过编程设计后可以精准识别“同类项”。
最惊险的是第二轮比赛,因为当天将抽取神秘任务。此次他们抽到的是,用机器人将指定陨石带回基地。
“我们现场用机械臂连接马达,在机器人底部两侧制作了类似铲车的功能,最终成功将陨石带回。”黄睿祺兴奋地说。
为青少年开启航天梦想
黄睿祺告诉记者,此次比赛,让他看到了“强中更有强中手”。原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开始接触机器人。最开始是简单的机器人拼装,慢慢过渡到复杂的编程。
“我很享受机器人按照我设定的程序来行动的感觉,让我特别有成就感。”他说,起初设计一个动作需要用到10余个程序,随着知识的累积,慢慢学会了化繁为简,现在已经能够做到极简程序就能完成一个指定指令。
谈到未来的规划,小伙子希望能够继续在编程的路上走下去,“希望未来能够设计出更简便、更实用的程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全方位考察参赛选手动手实践、编程、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能力。”指导老师王金鹏介绍,此次大赛让拥有同一个航天梦想的青少年们在这里齐聚,向着航天梦想出发。
王金鹏是天元区爱创科技培训学校的教师,自2019年开始,在我市几所中小学课后服务中提供特色社团教学服务。此次毕业于白鹤小学的黄睿祺和就读于天台小学六年级的蒋正义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得意门生。
王老师表示,近年来,各所中小学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以白鹤小学为例,学校以原有的创客空间为依托,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设备,逐步打造“人工智能创客实验室”,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是教育部批准的白名单赛事,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探索宇宙、追梦航天的平台,通过设计紧扣青少年兴趣点的赛项,让青少年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了解航天、热爱航天、投身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