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唐臻科
上个世纪初期,文坛诞生了很多有见地、文笔优美的才女,比如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在世纪之交风雨变幻的大环境里,她们倾尽文笔才华来描写社会,深刻描摹时代环境里的人性和生命。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在她所讲述的发生在呼兰河这个小城里那些有特色的故事里,感受到辛酸的贫民生活。虽然她只是以一个围观者的身份去感受这些事物,在怜悯的心态中记叙身边人物所遭遇的悲惨命运,文笔看似轻松,却让人难以释怀。
小说用第一人称“我”描述,记叙者萧红,是一位不满十岁的地主家的小女孩,由于个人爱好和家庭环境的熏染,在父亲外出时,跟祖父在较为优越的环境里生活,她是一位很有见地却又玩性十足的小女孩,按照她的记叙,她出生时祖父已经六十多了,在八十岁左右离开了人世。在那段与祖父相处的日子里,家庭的后花园就是天堂,那里有鲜丽的花朵和飞舞的蝴蝶,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生活在一个乱世之交的风口上,自然免不了要接受某些事情。
比如,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人、猪、狗、猫、马,尽管悲惨的事情接连发生,却没人站出来把这个坑填平。
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比如在看野台子戏的过程中,有对当时居民情况的详细描摹,说明这个场景是联络情感的场所,尤其是出嫁后的人在母亲的召唤下,以这个理由回到这里来,相互倾诉家长里短,赠送亲人礼物,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文中对团圆媳妇的描写,也是倾尽笔墨,讲述了一位在当时作为童养媳的人物的艰难历程。她本应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却由于家庭困境卖给他人,最后遭到了灭顶之灾。小说讲出了当时环境下不讲究科学医疗的愚蒙,人们无法用新的医疗知识改变命运。
作品对冯歪嘴子这个日常打更人的描写,也非常生动。这个平常靠黏糕度日的人,因黏糕做得味美而受到周围居民的欢迎,当时年幼的“我”,常有着购买品尝的想法。但这个穷苦出身的冯歪嘴子到了无家可归的屈辱境地,尽管祖父同意给予他一个茅草屋生活,但是受到左邻右舍高度赞扬的女人王大姐,在艰苦的生活里因与他私通并产下两子后,受到大家的排挤,最后也离开了人世。幸好因为有留下的两个小孩,让冯歪嘴子有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依然无声无息又凄苦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诠释了生命的顽强。
作品着力刻画了人情冷暖。比如对苦难中上吊或投井事件的围观,对二伯父那种古怪性格的描写,还有对自家环境状况的描写,作者总是说“我家是荒凉的”。这些特征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衰败,也说明在恶劣的环境下,人们生活的诸多不幸。尽管她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且有着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世事太过沦落萧条,让她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
萧红以一种天真烂漫的心态来记叙自己的家乡,语言精炼,读来轻松愉悦,不写过多的题外话。她的天真烂漫与世事的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洞若观火地打量四周,用那些凄婉、忧郁、悲凉、绝望的场景,展现了上个世纪初,生活在小县城里那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的纯净生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