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千年风骨 ——读《悬崖边的名士:魏晋政治与风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 裕

    如果在中国历史上找到一个时期,既有社会的动荡不安,又有文化的百花齐放,那魏晋时代绝对榜上有名。

    其实,在对待这一时期的态度上,人们只关注了三国的战乱纷争,对后三国时代,也就是魏晋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瞩目的力度不够。而青年学者大生所编著的《悬崖边的名士:魏晋政治与风流》一书,以魏晋政治与名士风流为主线,着重描绘出魏晋名士们,在外儒内法的政治风云以及充满杀戮和战乱的历史环境中的状态。他们内心世界非常纷乱,面临抉择非常艰难、自身命运又处于跌宕起伏中。

    本书共有五章。第一章“建安风骨”,主要写汉末建安时期到曹魏早期,以三曹父子为核心,孔融、应旸、杨修等名士的故事和心理活动。第二章“始倡玄学”,主要写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的故事,讲述魏晋玄学的起始、内容、特点,以及名士们一开始就面临的政治压力等等。第三章“竹林名士”,以竹林七贤以及相关名士为核心,并成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第四章“身名俱泰”,主要写短暂而飘摇的西晋王朝,以及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名士们。西晋是个转折点,在荣华富贵的诱惑下,名士们由反抗转而合作,风骨转为媚骨;第五章“衣冠南渡”,侧记东晋名士的千姿百态。此时的所谓名士们,早已经丧失了反抗思考的主旨,转而成为形式上的“风流”。最后以陶渊明的经历结尾,把身怀风流名士们的一腔抱负放归自然,自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此书后,顿感作者对历史构架的脉络分明,对历史叙事情节的张弛有度。书中有史学的记载、有诗情的抒发、有哲理性的渗透、有情感上的动容。使读者对魏晋时期历史的认知,不只是单纯的事件与人物简介,更是有血有肉的场景设置,读来有一种意境感。例如书中描述“竹林七贤”时,用“他们都是反抗暴力的载体,他们都是独立自由的象征”来深化名士们的气概,进而慨叹嵇康“让死亡变得凄美而绚烂”的悲壮。再如,总结大名士的结果,无非三种:“第一种,是政治投机者,通过‘异见’谋取名望,条件成熟就积极投诚,所谓的‘态度’,只不过是一种晋升的手段;第二种,如何晏、孔融这类理想主义者,执拗天真、无法合作,最终被权力迫害;第三种,如阮籍,大隐隐于朝。”诸如此类的个性化语言,把魏晋时期的名士与政治深刻连接,不管名士们如何具有风骨风流的特质,都脱离不开政治约束的范畴,也预示着名士们的选择就是个人命运的归属。

    余秋雨曾说过,“魏晋名士的高贵,正在于他们抵抗流俗,保持着纯洁的孤独”。是啊,历史上的人物千姿百态,而像魏晋名士这般具有风骨之赞誉的,都是由其历史背景所赋予的。《悬崖边上的名士:魏晋政治与风流》一书让我们看到那些名士们寂寥的背影和恣意的畅快,同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高贵品质的真正内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