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是株洲人所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罗典

    温 琳

    每次到长沙,都喜欢爬一下岳麓山,坐落于岳麓山腰青风峡的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自然也不能错过。谁能想到,长沙的爱晚亭竟然是株洲人罗典主持建造的。

    爱晚亭三面环山,东向开阔,有平纵横十余丈,紫翠菁葱,流泉不断。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风景宜然。亭子古朴典雅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文化味悠长。

    建造爱晚亭的罗典是谁?他1719年出生于天元区马家河,字徽五,号慎斋,自幼聪明,7岁入私塾读书,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授职编修,转职御史,吏部、工部给事中、四川学政,后又提拔为鸿胪寺少卿。后来因为母亲年迈而辞官还乡,从此脱离官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罗典出任岳麓书院山长,并且五次连任,主持岳麓书院长达27年。岳麓书院在他主持下,发展达到了最高峰。嘉庆十三年(1808年),罗典因病逝世于岳麓书院,终年九十一岁。他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以陶澍、欧阳厚均等尤为出众。

    罗典在讲学之余,经常到岳麓山中游览,清风峡则更是他常去的地方。他爱这里四季不同的秀丽景色,更爱这里的秋枫红叶。于是他请来匠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此建了一座精巧的重檐攒尖八柱方亭,取名红叶亭。

    后来红叶亭改名为爱晚亭,这又是怎么回事?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是:亭名“爱晚”是诗人袁枚改的。据说,袁枚访罗典(时任岳麓书院山长),罗轻其为人,不予接见。袁枚认为亭名“红叶”太俗,不若取“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改作“爱晚”,遂改。

    还有一种说法,爱晚亭名是毕沅改的。罗典的《次石琢堂学使留题书院诗韵二首即以送别》诗后有一条自注:“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名曰‘爱晚’纪以诗。”毕沅那时正任湖广总督,常到岳麓山爱晚亭一带游览,同时毕沅与罗典交谊深厚,常与罗典相为唱和,揆诸情理,亭改“爱晚”者很有可能是毕沅。

    爱晚亭建好之后,同治、光绪、宣统年间曾进行修复。宣统三年,湖南学监程颂万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刻于亭柱,还将宋代张栻、清代钱南园游岳麓山的七韵诗刻碑,世称“放鹤”石刻或“二南诗刻”。民国至建国后,爱晚亭又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当前的格局。

    爱晚亭是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亭内有立碑,上刻毛泽东主席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笔走龙蛇,雄浑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