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 赓续制造名城基因密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文锋

    “厂所结合”,既是科研生产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实现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厂所结合”最大优势是及时高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戒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现象。

    株洲持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厂所结合”创新优势,放大“1+1>2”的创新效益,创建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株硬集团+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经典模式,铸就了株洲工业辉煌。

    在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步伐中,株洲应举全市之力进一步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勇担“三个高地”重大使命,为建设现代化新株洲提供坚强保障。

    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必须增强主体的创新策源能力。创新策源能力、科学认知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能力和产业开拓能力等,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持续性、引领性,是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的先决条件。目前,株洲不少“厂、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处于“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状态,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需求、有基础、有条件、有空间、有信心。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建议》《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高度重视原始性技术的基础理论突破,加强基础科学的科研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实现“厂所结合”必需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必须聚集高素质创新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技术人才等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的硬核支撑。聚集高素质创新人才,可实施如下举措:一是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计划。柔性引进一批高精尖科技人才;采取“首席专家+团队”模式,在全国、全省招募株洲特色产业急需的高端专业人才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二是实施高技能技术人才支撑计划。联合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开展技能人才竞赛评选活动,重点培养与产业体系相配套的“能工巧匠型”高技能产业人才。三是重视重用高素质创新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待遇,特别注重“存在感”“重用感”“成就感”和“满足感”。

    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必须健全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没有创新生态,就没有创新驱动,更加没有“厂所结合”的大有作为。创新生态体系是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的坚实基石。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经费投入、政策引导,全力构建全过程融入、多元主体参与、多层级协同的“多方联动”治理体系,实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社会公众、其他市场主体等多元主体之间合理分工与高效协作,筑牢“厂所结合”和协同创新的坚实基础。

    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必须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开放式创新平台是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的重要载体。一要搭建多方合作大平台,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推动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株洲科技领军企业通力合作和联合攻关,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催生“杀手锏”技术;二要健全互联的信息共享机制、决策机制、交流机制、传递机制、让渡机制和补偿机制,支持国家级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建设和社会化运营,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设施、科学仪器综合使用网络,组建产学研深度结合的研发平台和人才联合培养平台;三要共建共享包含创新项目、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创新政策的大型信息资源库,大力推动科学大数据中心和大型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化平台体系,搭建有利于高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和协同攻关的合作网络。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本文系株洲市社会科学成果规划评审委员会课题“株洲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深耕路径研究”的部分成果,编号:ZZSK2023110)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