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具体的“幸福株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 军

    【有此心愿并传递下去,终能涓滴之水汇成大爱。】

    最近,笔者关注到的多条本地新闻,都与“助”这个字有关。

    拆开来看,“助”字是“且”与“力”的组合,或可解读为:且出一份力。这份力不一定要很大,有此心愿并传递下去,终能涓滴之水汇成大爱。

    把邻里的烦心事,变成自己的操心事。荷塘区月塘街道的海德堡小区,市五中退休教师邓菊萍,多次听小区家长吐槽:孩子暑期总窝在家里玩手机、也不出去交朋友。她和同道一起发动业主和爱心单位众筹,在小区打造了约50平方米的爱心书屋。从此,孩子们阅读、交友,邻里之间增进情感,都有了温暖的空间。

    他人“急难愁盼”,我来“撸袖就干”。荷塘区明照街道东园村,56岁的困难户周某余一家人只能靠吃低保维持生计。对周某余一家,东园村爱心互助会的志愿者持续帮扶,去年帮忙整菜地、送种苗,前段时间又免费“带货”,忙前忙后地帮着挣了1500多元。在村里,爱心互助会的关爱覆盖了20多户特困家庭。

    困难学子的求学梦想,是全城爱心人士的资助所向。这个夏天,株洲日报知株侠金秋助学季活动如约开启,“让我们‘1’块来助学”,成了温暖全城的爱心口号。连续助学多年的“姜汤大姐”韩无盐,第六次献出了爱心;87岁的退休教师周大爷,替“不想看到被报道的学弟失学”的孙子周昊天捐款1000元;坚持公益普法的株洲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送来了5000元捐款……

    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看到爱心在传递。今年的“金秋助学”中,第二次前来捐款的爱心人士林卫红,曾因工作问题向本报求助并得到了解决,她想用助学回馈社会。

    从一个小区,到一个村,再到一座城,一种守望相助的关爱,提升着城市温度,也让“幸福株洲”更加生动具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