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一时利民一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朝阳

    千年古邑攸县,良田万顷,近年来有不少乡村广植莲花。盛夏骄阳似火,莲花灼灼开放,那挺立的绿茎之上,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嫩蕊摇芳。微风拂来,接天莲叶无穷碧,那是一种荡人心魄的美。

    莲花又被称为廉洁之花,“廉,仄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廉”字本意厅堂的侧边,后引申为清正、节俭、严于律己。廉政文化在我国文明史上源远流长。纵观攸县历代的为官者,也有不少正直廉洁的人物,蔡槐庭便是其一。他为官数十年,为民办实事,且始终保持着淡薄的心态,清正廉洁。县志《蔡承植传》记:“公素性淡泊,持身俭约,居官数十年,萧然与寒素无异。安城刘泸潇先生目为清廉第一。”

    蔡槐庭,字承植,攸县渌田人,出身科举世家。万历戊戌年间,时年41岁的蔡槐庭任南京大仆寺卿祀贤职务,在皇上身边掌握重权,颇得皇上信任。皇上委任蔡槐庭带侍从部属南下江西、湖南、两广巡视。于是,蔡槐庭回到故土攸县。

    回家乡后,蔡槐庭在攸县黄丰桥、柏市、漕泊、峦山四地考查当地矿产、森林资源情况,在攸河两岸调查地方经济态势。他了解攸县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主要表现在东乡的矿产资源大量开采、冶炼,助推了攸县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攸河两岸田地肥沃,遇到丰收年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粮食、棉花、油料等大量农作物以及农村手工业制品对外销售,经济非常景气,由此带来了运输业的畅通发达。商人通过水路把物资运往长沙、湘潭、浏阳、洛阳等地销售,赚回大量的钞票。商人同时又把外地的物资,如盐、布匹、日用品运回攸县。攸河中的竹排、木排络绎不绝。攸县西街河埠码头人声鼎沸,街头巷尾人群熙熙攘攘,客商川流不息。沿街炸油货的、粉面的餐馆比比皆是。

    蔡槐庭将攸县的情况写成奏折,同时还争取政策,提出减免攸县一些税收,得到了皇上准许。次年二月,蔡槐庭回到攸县,举办了攸县南乡蔡氏家族以及南乡绅士会议,征求开发攸县西城的建议,并向他们征收捐款,率先在西城建了“南楼”,将其打造为当时文化、娱乐、餐住为一体的场所,类似于现在的商业中心,供船商、员工、当地贵族等人聚会之用。他还从蔡氏“义团”内划拨专款开发西城商业门面,由此,攸县西城街道的建设拉开了序幕。同时,蔡槐庭还减免了当地商业门面的盐税、行商税、水上航运税费。这时沿街的盐业、鞋业、纸业、伞业、陶瓷业、米业相继开发,不断壮大。直到民国初年,县城商业街由西城发展到东城,再由东城发展到北街与106国道接壤。

    此外,蔡槐庭任嘉兴知府时,以清廉化俗,使得豪强奢侈的生活和行为有所收敛,时人称他为“四君子”之一。蔡槐庭任户部郎中时,总理甘固镇等地粮储,清屯政,调边响,理盐法,颇有成效。所辖官吏,无人敢骄纵枉法。暮年之时,他住的仍然是陈旧的土房,非常简陋。后辈们要为他造一栋像样子的砖瓦房,他竭力阻止。儿孙们通过努力,并得到各方支持,建成了一栋四进官厅,牌坊上有“大夫第”三个大红字,请他入住。槐庭连一眼也不看,仍留在旧土房里研诵经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