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贵州 驻村工作队队长学了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调研组在雷山县乌东村看学议生态保护与农旅融合经验。受访者周刚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通讯员/邓丽 贺亚凌

    以前,多数人对贵州的印象是偏远山区、贫穷落后。如今的贵州会颠覆许多人的固有印象。

    7月24日至28日,我市组织市派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以及县市区驻村办部分人员等60余人,赴贵州考察调研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

    调研归来,有学员在学习心得中直呼:贫困地区也能成为“学习样板”!移步换景学经验,大家都学了哪些“干货”?

    学了啥:紧盯产业振兴,做强特色产业

    山清水秀的风景、层叠蜿蜒的梯田、数万亩的茶园,还有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宿等。此次考察调研贵州行,行程紧凑,也给调研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地考察集中在7月25日到27日,3天内,大家先后去到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的乌东村、白岩村等地,以及遵义市湄潭县的核桃坝村、落花屯社区以及龙凤村等地,学习当地经验。

    在每个考察点,大家一路看学议,“震撼”与“受益匪浅”成为交流时的“高频词”。

    市派驻醴陵市左权镇将军村工作队队长周刚发现,雷山县和湄潭县各有主打产业,前者重视农旅融合产业,后者则做足了“茶文章”。湄潭县对茶产业的打造令他震撼,从“天下第一壶”、面积数万亩的“中国茶海”,到底蕴深厚的贵州茶工业博物馆,他感慨“县域处处可见茶的存在,被誉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并非浪得虚名。”

    “产业发展是核心。”在考察心得中,市派驻炎陵县苍背村工作队队长肖伟,将这一心得写在了最前头。他也观察到,产业主线之下,两县又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产业,探索了多样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比如雷山县白岩村,村里把数字乡村建设与特色民宿集合,打造了“百美村宿·牧云涧”,同时每家每户加入梯田部落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大数据带动旅游发展。2022年,仅旅游这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就超过12万元。

    做好特色产业并不容易,需要村“两委”注重党建,并拥有敢闯敢拼、先行先试的精神,以及久久为功的情怀。

    湄潭县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县,该县龙凤村抓住改革契机大胆尝试,允许来村从事农业生产三年以上的外地人员有偿使用宅基地建房,权属可达50年。如此一来,为引进留住农业人才和劳动力营造了良好环境,支撑了当地茶产业的长远发展。

    而瞄准“户户能看、村村能看、全域可看”愿景,实现“民居变民宿”目标,湄潭县新建改建黔北民宿10万栋,前后努力了将近二十年。

    怎么干:因地制宜,学以致用谋振兴

    从贵州考察归来,各市派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不仅纷纷写下心得体会,还迅速召集驻点村的村“两委”班子展开了学习交流。

    学到了宝贵经验,如何指导今后的驻村帮扶工作?

    市派驻攸县下湾村工作队队长汪爱国坦言,他驻点的下湾村相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村集体经济也较为薄弱,但此次考察调研令他深受鼓舞。“贵州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认真干、扎实干、拼命干,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落后地区也有可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学习样板’。”他说。

    结合下湾村的实际情况,汪爱国和工作队计划学以致用,强化“干的思维”,以实干精神抓党建、聚合力、谋发展,真正实现穷则思变;同时全力抓好乡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谋划一批立足当前、规划长远、富民利民的产业项目,切实做大村集体经济。

    在炎陵县苍背村,肖伟也积极和村里谋划,把这次考察学习的成果转化到创建湘赣边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实践中去。针对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村里下一步打算依托湘乐棕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新建粽叶基地500亩,带动农户200户,促进农民增收。

    市派驻渌口区龙门镇花冲村工作队队长陆洁则说,借鉴贵州发展经验,花冲村完全可以立足滑翔伞飞行基地、花冲云由美墅高山露营、花溪休闲谷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让农旅融合产业成为花冲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