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成姣兰
编者按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民营经济31条”)出台,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等31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在护航民营经济发展路上,株洲从未停止脚步,不断探深走实。本报特推出《“民营经济31条”解读》系列报道,以期总结走好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株洲经验。敬请关注!
【政策】
“民营经济31条”第11条: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一旦负责人涉案,多数企业将陷入经营困难,甚至有破产风险。
去年起,我市启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今年,该工作被列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之一。试点之下,一批涉案企业老板被从宽处理,也找到了企业违法犯罪的制度原因,补上漏洞,重新出发。
自试点以来,全市共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案件14件。
【具体案例】
一件商标标识侵权
引发行业变革
芦淞区白关服饰产业园内,各色服饰加工厂进入旺季前的短暂休整阶段。再过20天,爆炸式的秋冬服饰订单将激活园区,思域湘绣期待的新征程即将来临。
作为株洲电脑刺绣的领头企业,2021年,思域湘绣陷入国外知识产权官司,上游工厂几位负责人被判刑。“虽为无心之过,但要没碰上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我公司估计也像上游工厂那样摇摇欲坠了。”思域湘绣负责人刘建平介绍。
2021年冬天,羽绒服加单生产的季节。上游一代工厂送来两千件布片做商标标识的电脑刺绣。11月份,该工厂因侵犯注册商标标识被查,牵连到刘建平。
这是刘建平第一次惹上官司。
“外界很多议论,说我公司被公检法盯上了,可能搞不下去了,很多老客户流失。”刘建平介绍,后来,检察机关将此案列入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案例,组织管委会、知识产权专家等组成第三方组织,为企业出具合规计划,指导、督促整改。
“以往我认为我只做刺绣,不做成衣和销售,没有义务鉴别,客户也不会听。通过这事,大家都受到了教育。”刘建平说。
合规建设,让刘建平免于起诉。现如今,刘建平每接一个订单,都要上网检索,涉嫌知识产权侵犯和其他法律风险的一律不做。客户逐渐回归,生意好转。
行业也在好转。“仿版注定走不长远,这个案子给大家教训很大,中小企业经不起折腾,都怕了。”刘建平说,他的上游客户主要为芦淞服饰市场群的老板们,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请来了服装设计师,做起了原创,一些电商加工厂通过跟大品牌合作获得商标授权。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增强,以前老板去市场看版照做的时代结束了,株洲服饰也走上了原创时代。
刘建平说,通过合规建设纠正企业偏离的航向,避免了企业因涉案而破产,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株洲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益探索。
【株洲做法】
合规建设中的宽与严
涉案企业合规,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办理的涉企案件,在作出不批准逮捕、不起诉决定或者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等的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
去年起,我市被列入湖南省第二批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地市。市检察院与市工商联等9家单位参与试点工作,联合成立株洲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组建了由市场监管、 财税等部门40余名专业骨干组成的第三方专业人员名录库,“检察主导,各方参与,客观中立,强化监督”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形成。
针对小微企业存在问题较为单一、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问题,我市创造性探索小微企业合规简易程序,通过简化程序、降低合规成本,为小微企业“量身”制定与大中型企业不同监管标准的“简易”合规计划,激发小微企业做实合规的积极性。
“既极大降低了企业合规的成本,时间上也节约不少。”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负责人宋晓龙说,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获得快速重生的机会。
自试点以来,共有4件小微企业案件启动了合规简易程序并完成合规整改。
同时,我市还推动企业合规、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检察建议相结合模式,试点以来,共有13家企业通过该制度完成合规建设。
然而,合规并不等于出罪,也不意味着对涉案企业“法外开恩”。宋晓龙介绍,适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办理的案件在最终处理决定上,需要根据企业的合规整改情况及案件的事实、证据、量刑情节、认罪悔罪态度、退赃退赔、取得谅解情况等综合认定,并非一律从宽。对于合规建设经评估未达到有效性标准或者采用弄虚作假手段骗取评估结论的,检察机关除可以依法作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决定,提出从严处罚的量刑建议外,还可以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从严处罚、处分的检察意见,防止以应付合规、虚假合规逃避法律制裁。
在炎陵一水电站重大责任事故案的合规整改中,安全生产专家和当地职能部门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对企业提交的包含几十项的合规计划进行合规审查和督促整改。最终,企业通过两个月合规整改,目前即将进入听证环节。
思域湘绣也通过整改,建立了出入库清单制度、委托方审查制度等八大制度保障,以此杜绝知识产权风险。
近年来,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呼声越发强烈。对民营企业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对民营企业的法治保护,亦是对民营企业的规范和寄予厚望。
【记者手记】
做好合规建设“后半篇文章”
“我只是做来料加工的中间环节,哪知道还有知识产权保护一说。”思域湘绣负责人刘建平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责人的想法,也暴露出他们法律知识欠缺的现状。
如果说以前的中小微民营企业是“裸奔”闯天下,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则为风险企业带来了专业“引路人”,给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
在湘域思绣案件中,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从专家库中抽取了知识产权专家,为企业做培训、做指导。
在水电站重大责任事故案中,管委会则抽取了安全管理专家前往现场调研,制定合规计划,督促合规整改。
然而,合规整改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做好合规建设的“后半篇文章”,让涉案企业合规整改工作“扶一马”还要“送一程”,保证整改措施在企业“落地生根”,是合规建设中也应思考的问题。
合规建设应一跟到底。要防止企业因整改而整改,督促企业将整改落到实处,长远执行,需要相关部门长期监督。在日常监督中多走一次、细看一眼,帮助企业形成合规经营惯性。
合规建设更应从个案办理延伸到行业合规。在地方发展中,小微企业如满天星,一个个企业逐一规范,不仅需要时间,更浪费行政和司法资源。从“一企”的规范发现行业的短板和需求,发现部门监管的漏洞和社会治理问题,进而改进管理和服务企业的机制措施,从“一企”合规到“一起”合规,方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