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遇真
杜甫,唐朝大诗人,我国诗圣,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其诗关心现实苍生,饱有忧国忧民之思,被后人尊为“诗圣”。大唐大历四年(769)二月,杜甫离开洞庭,到潭州(今长沙),停舟数日,溯湘水而上,往衡州(今衡阳)投奔旧识。舟行约二三日,至凿石浦(今株洲市天元区湘水湾附近),在此停留借宿。杜甫经过株洲,总共留下九首诗,这里挑选几首做简单赏析,让读者感受诗圣笔下的株洲。
宿凿石浦
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
飘风过无时,舟楫敢不系。
回塘澹暮色,日没众星嘒。
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
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
鄙夫亦放荡,草草频卒岁。
斯文忧患馀,圣哲垂彖系。
杜甫到凿石浦夜宿,仲春时节,傍晚时分,微风吹拂。他系舟上岸,见暮色沉沉。落日之后群星在天,山石江水恍惚秀丽,缺月若隐若现,青灯若有若无,这一幕真是祥和又寂静。他想起自己仿佛穷途末路之人,在这乱世中极少得到恩惠,不免又心生哀凉。于是仲春江边,孤舟与诗人都倍显寂寥。这首诗写出了杜甫在凿石浦夜宿时见到的美丽暮色,也写出了大诗人在天地间行走的那种孤独忧患之心。
过津口
南岳自兹近,湘流东逝深。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
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圣贤两寂寞,眇眇独开襟。
津口,古时渌口。杜甫在津口看着湘江东逝,感受着和风,看着春日浓云和枫树林,自然又颇多感慨。津口水中白鱼在网,黄鸟之鸣不免悦耳,但想起一些心中不通之事,看着眼前小小津口的景色,又升起惆怅恻隐之情。“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圣贤两寂寞,眇眇独开襟。”诗句多么沉郁顿挫,这便是常有忧心之人在面对江水与天地的悲悯了。
次空灵岸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
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这首也是那样深奥悲凉、艰涩难懂,却仍能从中感受到杜甫描绘的空灵岸之美。那种美也是古老艰涩的,因为大浪淘沙,经过多少千年,才从山水硬石间显现其独特风景。“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可见古时的空灵岸便有其奇险陡峭之美,同时如隐入尘烟的空灵之音,只有识得其美的人能认出,这就需要缘分了。杜甫到了空灵岸,见其“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在见其所妙之后,觉得非常适合居住,简直想留下来生活,但随即想起那令他痛苦的兵戈之事。好在眼前美景,能让他感到颇为宽慰。从这首诗,真可看出杜甫是很喜欢空灵岸的。他犹豫徘徊着不停细细赏看,真觉得是一个佳处。
宿花石戍
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
系舟盘藤轮,策杖古樵路。
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
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
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离开空灵岸,杜甫来到宿花石戍,系舟行杖上岸行走,见新老杂树生花,南风正盛春阳将歇,即将日暮降临了。村子里没什么人,显得非常冷清,泉水自顾自流着,柴门虽被荒草淹没,但农具尚还牢固。杜甫观察得还很仔细,这无人的傍晚与冷清的村庄,不免又让忧国忧民的诗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又想起战争与人民,想起赋税与民生,这趟本以为可以赏玩游走的上岸村行,又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怅惘,这怅惘里皆是对天地万物的悲悯与思考。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无论气候还是纲常,一切都要有个恒定的规律和造化,可谓是天地万物,回环往复。
次晚洲
参错云石稠,坡陀风涛壮。
晚洲适知名,秀色固异状。
棹经垂猿把,身在度鸟上。
摆浪散帙妨,危沙折花当。
羁离暂愉悦,羸老反惆怅。
中原未解兵,吾得终疏放。
杜甫行舟至挽洲,见乱石浓云一片片,风中波涛雄壮,正是春水暴涨之时。但就此看去,仍是景色秀美。江水涨升,小鸟低飞,人在江中,仿佛比鸟还要高。惊涛起伏,行舟掠过树枝,可折到岸边花朵。虽景色优美,却有些危险。杜甫脱离江水感到暂时的愉悦,又想起家国大事,不免心有戚戚,好在自己内心有了片刻的疏放解脱。